第413章 忧喜3

猫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

    作为奠定安史之乱的大变局后,大唐继续中兴两百年格局的泰兴年间,诸多改新的政策之一,泰兴军改无疑是需要浓墨重彩的书写的一笔。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当权的梁公亲领下,对于中外军的火器化革新。因此,新编成的军事标准之中。

    相对于传统冷兵器时代镇、军、旅,营、团、队、火、十的编制结构,极大加强了弓弩砲车等远程投射的武装配备,同时大量引入了燃烧和爆炸性的火器,成立马步水射之外的独立兵种编制。

    其中又分为单兵投掷火器的掷弹兵和大型器械远程投射的神机军,两大序列。它们既可以作为单独作战的大编制,也可以小规模配属到团队一级,作为局部加强力量。

    再则就是在营团的旧编上,开始出现配属大量车马构成的,攻防一体的重装车营,以满足战地防御和物资储备的需要。

    因此编练到最后,原本堪堪满万的正军,满编后可以达到一万三四千人,然后按照战时的距离和需要,再由枢密院和兵部额外配属工淄等营,以提高持久作战能力,那则扩张到更大的编制。

    因为普遍加强了各种配属,因此对随军辎重和后勤输送的要求,也大大的提高,因此编练起来所费甚多。因此在梁公秉政中枢的时代。

    最后在中外军里,只编成了三军五卫,既北衙八军之中的左龙武军、右龙武军、右神武军,十六卫军的左、右金吾卫,左武卫、左骁卫和右领军卫,称之为首甲或是一甲之军。

    南衙十二卫并北衙八军,亦有部分完成火器化编练的,则被称为二甲之军。

    在外军中,则试点性的编练了,部分满编火器营团的镇军,以镇防望要之冲,称之为乙编诸镇。

    然后在边境的戍边屯军之中的重点地区和普通军镇之中,也多少配属了比例不等的火器部队,则统一称之为丙编之军。

    而火器的生产和制造,则因为天然的政治需要,而长期垄断和把持在两京为核心的京畿道和都亟道地区。

    这种格局又沿袭了两百多年,才在乙未之乱中被打断和破坏掉,打着为龙武系复仇或是清君侧,走马灯一般轮番进京勤王/洗地的,不但严重破坏了朝廷中枢的政治生态,也殃及池鱼的将垄断和把持在朝廷手中,数十代人积累下来的国朝技术储备,给毁灭殆尽。

    仅剩下据有岭外的南朝前身——南海都督度境内,尚存部分相对完好的传承和发展。

    发展至今,火器制造和使用的技艺,因为长期固步自封而甚少进步,甚至有所倒退,再加上持续战乱对产业体系和生产工艺的破坏和流失,为了从根源上否定,十数代专权梁氏的政治需要,而对梁公遗留下来的事物,进行人为的毁禁或是改易。

    以至于北朝配下的军队,在火器相关战术和理念上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拥有常年实战经验的海外诸藩的南军。这也是嘉佑大进军中,开局战事就一边倒形同摧枯拉朽的重要原因。

    但尽管如此,在东继大统的承光帝,为李唐续命的短暂中兴之后,还是尝试着在北国的版图之内,利用俘获自南朝联军的大量军匠和工役,重建了相应的火器部队,试图重现史上的辉煌和光彩

    只是因为现实基础和条件缺失的太多,终究是没有能够行程足够的规模和气候。又经由张氏****之后沿袭今,也就是在都亟和延边少数重点地区,有所配备作为重要的防御手段。

    起码,在面对那些塞外诸侯和沿边各藩领下,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代差的。

    当第一场雨雪夹着冷风,降临在河南大地上的时候,我从河北回来已经是第四天时间,

    而我和我的部队正在郓州、滑州和曹州交界的雷泽城内,一边等候消息,一边就地招兵买马,打算把明摆到手的九个营编额,给先从人事上搭建起来再说。

    主要是,鉴于那些郓州兵,在出战河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便利和适应性,从郓州就地再度补充了一批兵员和夫役,

    郓州附近一带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区,这些年连着天灾人祸,又是大旱又是兵火,以盗匪和乱民层出不穷称著,

    光是去年过冬在饥寒中饿死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因此在这次严冬来临的威胁下,又有一大批同乡试水在前,在地方上贴出悬慕告示之后,并不缺少选择为一些粮食和生活物资,而卖身投靠的青壮年。

    而每个人付出代价,仅仅是几袋谷子或是麦豆,甚至是半袋子军用压缩干粮,都可以。当然,如果有基本武斗或是持兵的技艺,或是之前从军过的经历,那就会得到更多一些代价,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摸底。

    最后我们获得总数大概有3-4000的候补兵员和随军夫役,而且还是挑选过的结果。

    事实上他们虽然是北方人,但在生计的煎迫下,并不抗拒在名为敌对势力的军队中,一个能够勉强吃饭的机会。因此,可以说是一时之间闻者相从踊跃。

    但我的军队,出于某种稳定性和内部平衡的考虑,只接受身体状况比较好的,年纪不是太大,家庭负担和牵挂少的,因此挑挑拣拣之下,只选出了这些人来。

    起码让他们装备上我军缴获而来和淘汰的冷兵器,稍加训练和整编也是一股不错的炮灰和劳役力量。

    只是需要注意防止,同乡背景下的抱团和私自串联,影响了军中的服从性和指挥效率就是了。

    一时之间,雷泽城外,尽是各种赤着膀子,在冷风中喊着号子,绕着城墙长跑的身影。然后那些监督训练的老兵和士官们,还会站在城墙或是高台上,对着他们的头顶射箭和放铳,来增加难度。

    可以做出躲闪动作,但不能停下脚步,也不许伏地寻找掩护,被无头箭和铳射的石灰丸子打在身上,虽然不致命但也会火辣辣痛的,被大众次数多的人,自然就作为末位淘汰的垫底者,要受到各种惩罚。

    这是名为锻炼胆魄和反应的速成训练。确保他们在友军的射击和敌阵的冲击之间,不会第一时间逃跑或是乱窜。

    而因为我之前,仓鼠式的危机感和囤积欲望,从帅司那里没少要到了好些大宗物资,其中也包括相对充足的粮草和罐头等配给品,再加上从河南地方上的搜刮和历次缴获自敌军的辎重物资。

    各种主食副食,米面肉菜至少足够我军,再加上刘部人马一起,在战斗状态下坚持三个月有余,如果是处于相对消耗少的守御状态,则可以通过比较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持续吃上大半年也不是问题。

    只是在河北缴获的粮食物资虽然不少,因为体积和分量上的性价比,就没法带过河来了,而是连同多余的骡马一起,大多沿途散发给了那些“刑州义军”,不然过冬的储备还会更多上一点。

    这也是我敢于就地扩充部队的底气所在。既然我军得益安然从河北全身归还,那接下来的事情和立场又有所不同了,

    而刘延庆所部,因为在后方休整的缘故,在前方内线战败的时候,倒是乘机收拢了不少友军的溃兵,又获得了我军转交的部分兵械,让他的新军后锋部,逐渐恢复到七千人左右。

    好歹我的人与刘延庆部,两下合兵一处,也有堪堪近两万人马,足以与陷入某种困局之中,而应对有些乏力的帅司,进行一番交换和要价了。

    但根据我的幕僚们分析,不管帅司那些人再怎么堵心和纠结,在现今有些恶劣的的局势下,也没法继续把我这只犹有兼职和战力的部队,晾在那里不管不问太久的。得到回归的消息之后,他们应该比我还着急才是。

    因此我并没能等待上多久,又过了两天,打着伞盖颇为招摇的颁旨使臣,在身穿锦绣罩袍的内班骑兵护送下,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我军中,

    然后是一番,擂鼓吹号点齐人马,聚拢众将众星捧月一般的,将对方一行相迎入营中,然后摆下香案聆听上谕。

    在这位宣旨的中年内使,勉为其难的收了一袋子金锞子,留在帐中面谈了一小会之后,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留下一片云彩,我们也就成了大本营新置的御营左军,

    当然,按照这位殿中给事朱彦的说法和交代,这御营军可是比同拱卫十二军标准的,享有一流野战军待遇和资序。

    特别考虑到我这只新式战法的部队,在军前的实际情况,一应旗帜服色沿袭不变,只是在各营团队火的大小风雷旗镶边上,增添了御左两个银绣大字。

    此外,作为御营的象征,给带来了全套全的军中鼓吹,在主将的扈卫亲随里,也多了六对旗牌和枪戟,作为御营统制官的专属仪仗。

    与此同时,同样被编入御营军资序的,还有另外四支部队,其中包括那只曾经在配下协力,名为新军右厢马军,给改编成了御营前军;此外还有一面之缘的徐庆和他的踏白军,给改编成了御营后军;

    而其余的两只部队,则出自中路和西路的麾下,显然也是颇为善战且功勋卓著的部队,不过估计就没有什么机会相识了。

    虽然同样是统制官,但因为御营左军的主将,乃是大军序的统制官,于是我的本衔也破格再升了一阶,为正四品下千牛卫中郎将,权郓州经略副使,勋受护军将军,国爵永兴县子,食邑两百。

    这样,我就算没有继承罗藩那份家业和名号,这个国爵也够我传家后人,饱暖无忧的吃上两代俸禄了。

    依例辛稼轩也迁升为御营左军副统制,权郓州兵马都监,从四品上;赵隆为御营左军都虞侯,权郓州提刑事从四品下;陆务观为左军参议,权毫州长史,正五品上。

    就连那位一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李观军,也因此摇身变成了左军承宣使,继续负责军前的承递上令、奏报战果、察访敌情,以及不便明言的监军司里之责。

    诸营官以折冲、果毅都尉,领正将、副将衔;营下团官以都头、校尉,领部将、备将衔;余下官佐军士,皆有所升迁。也算是把我在主战、辅军、散兵中,权设和正设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头衔,给统一了起来。

    当然了,战兵里的矛手和白兵,铳军里的铳手、铳兵、铳士、掷弹兵、老掷弹兵等阶序,由我个人名下所出的军种和勤务津贴,还是照旧就是了。

    同时按照人头赏钱二缗,什长以上加给绢半匹,火长给一匹,队正给两件,以此类推,到了我的名下,就变成御赐金牌,飞鱼带,青玉扣,银鱼袋等杂物,外加广府老城正华门外赐邸一所。

    凡军前粮械诸事,一应归大本营参辖,别设粮台而另行支给。虽然仍旧依例发在前沿军行司的配下,却仅剩下防戍支掉差遣之权,凡人事签转并嘉奖事宜,备案帅司后直秉江宁的大本营。

    而大本营居然下诏以组建御营军为由,直接夺走几只前线部队的管辖权,看起来对前沿军行司的作为,颇有微辞和意见。

    宣布完颁赏嘉奖之后,就该开始着手谈条件和交换补偿了。这次宣旨的使臣虽然是后方派遣的,却已经在帅司那里盘桓了好几天,这次还带来了帅司里的某人。

    虽然因为与帅司的那点破烂事,有些东西已经形同撕破了脸面,但是没有公开扯旗造反或是拥有自立基础之前,明面上的制度和正式流程,还是多少要遵守一下的。

    这次跟着中使前来交涉的,同样是那位李使君的人,实在是在这种那个情况下,其他的人未必敢来了,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被泄愤的对象了。

    比如,不明不白的死在路上,或者失踪的乱民盗匪之中,诸如此类的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相比帅司的其他人,这位专署南面诸事的李使君,好歹还留有那么一点情分和渊源在那里,甚少给我们找麻烦的李观军,固然是他的人,给陆务观通风报信和提供一应人员出奔的便利,也是出自他的手尾和示意。

    在那位李观军,不,应该是李承宣的担保下,我也就且捏着鼻子,看看来人怎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