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一心造反姚广孝

煌煌华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日月永在最新章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平侯、征虏将军沐春忠君守国,百战死节,为国朝武勋之表率,追封滇国公,谥惠襄,其弟晟袭爵,京师、云南设祭仪,着三阁代君吊唁,钦此。”

    明朝圣旨,一般分为诏、制、敕三种,诏书是明发天下,邸报要发往十三省,要让老百姓都知道。

    制书是只通知官员,皇帝要做哪些事,敕书便是针对某个官员,告诉你升贬之事。

    还有一种叫做申饬,申饬是斥责,一般不用圣旨,多是口谕,如果带上圣旨,那就是你错大了,皇帝要罢官。

    沐春战死麓川,朱允炆在礼部拟定好谥号之后发诏书,这便是对沐春功绩的肯定,是要天下皆知的。

    顺天府。

    朱棣刚从军营回家,一身的雪花还没抖落干净,一黑袍光头便迎了上来,“王爷,给您道喜。”

    朱棣先拱礼,“姚先生。”随后才笑道,“孤有何喜。”

    说完,以手拉住姚广孝,迈步便走进府邸,直奔后院,朱高燧朱高煦两兄弟看到两人,还行礼,“见过父王、姚先生。”

    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个场景,怕是要大吃一惊,什么人能让心比天高的朱棣主动施礼,但燕王府上下小吏却是司空见惯,只因这个黑袍光头,是姚广孝。

    顺天风传这个姚广孝,前知一千年,后知五百;通天文星象,五行八卦,只要是玄学有关的,人家排第一,堪比太祖朝刘伯温,是朱棣的座上宾,燕王师。

    自从兴宗大行,太祖立建文为太孙之后,姚广孝就寻来了顺天,见到当时的朱棣送上了一份白帽子,朱棣不解,心说老子府里不缺孝帽子啊,姚广孝便写下了一个王字,王顶戴白,那就是皇啊。

    朱棣吓得心胆俱裂,这个老和尚怎么知道老子不服想造反的?赶紧喝道,“妖僧狂悖!左右杀之。”

    这事要传到南京还得了,那时候太祖皇帝尚是春秋鼎盛,给朱棣八百个虎胆他也不敢僭越,说句不客气的,造太祖的反,还没等起事,别说那些外臣,就连他自己的儿子妻子都得反了他。

    姚广孝倒是成竹在胸,“帝星渐暗,有皇气起于北地,贫僧推测天象,天象应于殿下,十年后,汝可为主宰。”

    那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十年后,也就是建文四年,朱棣克南京,登基御极。

    朱棣将姚广孝打进死牢,但偷摸的将另一个死囚把姚广孝替换下来,接进燕王府奉为上宾,日日请教,姚广孝也是真牛,精准的推测出了太祖宾天,朱棣自此对姚广孝言听计从。

    据传太祖大行之日,燕王府遭雷击,朱门屋檐起火焚毁,就连房舍上面的瓦片也都全部被震碎了,这在古时候是最不吉利的凶兆了,破家灭门嘛。朱棣惶恐,“此去京师吊孝,恐一去不归,新帝以齐黄二人为师,此二人恨孤甚深,莫非,孤死期将至矣?”

    姚广孝竟然大笑,“大吉之兆,为殿下贺喜。”

    “喜从何来?”

    “此为上天贺喜,殿下即将承运之兆,王府瓦砾皆碎,这是要燕王您将王府红瓦换成宫宇琉璃瓦之意,朱门焚烧燕王府匾额被毁,这是要殿下搬到乾清宫去住啊,此番前去京师贫僧料定必然无祸。”

    因此,朱棣从京师安全回来之后,更是心悦诚服。

    现在又听到姚广孝来道喜,朱棣顿时开心起来,这个和尚哪次道喜都是好事,从来没有失言过。

    “西平侯沐春战死西南,新帝初登,便折国朝重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姚广孝摇头晃脑的说道,“年号还没改,西南大厦便倾,此上天降怒矣。”

    “沐春死了?”

    朱棣大吃一惊,这可是当年名震天下的猛将啊,十七岁便随其父沐英战西南,多累功勋,太祖实授后军都督府佥事职,后沐英薨,春袭爵镇云南,洪武二十七年,平定越蛮,洪武三十年,麓川刀甘孟反,沐春以万骑破麓川二十万大军,俘虏七万,天下皆惊。

    刀甘孟祈降,为太祖拒,沐春遂引军追击,怎么风云突变,如此绝世名将,折戟西南?

    朱棣仰天长叹,“孤与沐春,虽无交情,心神向往以多年,长思若沐春在北地,我二人联手,蒙古可平矣,沐春罹难,国朝之殇,此不足喜。”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姚广孝看朱棣一副心伤神情,劝道,“此天意,殿下何须因此哀痛,大将折身,乃新帝无德而居至尊,惹怒乾坤所致,殿下应顺天意,整兵备战,早日南下。”

    朱棣引着姚广孝进了书房,备上茶水,“孤欲兴兵,然师出无名,且如今漠南山东南北包抄顺天,更有宋晟、杨文二人指挥,此二人都是名将,宋晟虽与孤有旧,然此番就职漠南,孤两次邀宴,均遭拒之,恐已是心向南朝,杨文此人,是我父皇之死忠,他的眼里,从未有孤,仓促起事,胜算了无。”

    姚广孝摸着自己的胡子,开口大笑,“此番便是良机,西南有变,殿下何不密令朝中近臣,上书新帝,以报西平侯折身之耻为由,发兵麓川?新帝年幼,正是好大喜功之际,若大军移师西南,殿下机会便来了。”

    朱棣盯着姚广孝,叹气,“先生不知,新帝虽年幼,但行事举止之间,颇有心机城府,京师百日,孤处处被其辖制,沐春虽折,恐怕皇帝未必就会发兵西南。”

    姚广孝冷笑,“大将折身,乃是国耻,新帝忍而不发,岂不是自污其面?殿下密令朝中近臣,结伴上书,制造舆论,皇帝若敢再三拒绝,则军心尽失,诸地武勋,皆为宿将,眼看西平侯罹难而新帝无动于衷,兔死狐悲哪里还会愚忠下去,届时殿下在顺天设祭,就说新帝之所以不愿意兴兵报仇,是有奸臣在旁进谗言,西平侯大功于朝,如此结局,甚怜之,当兴义军,靖国耻,清君侧!”

    好嘛,姚广孝上下嘴皮一碰,历史上的靖难变成了靖耻。

    朱棣眼都亮了,复又问道,“那如果,皇帝发兵了呢?”

    “何人可为将?”

    姚广孝不屑的哼了一声,“徐辉祖、李景隆等人,庸碌之徒,何堪西南大用?此时天下,堪称名将者,唯殿下一人,新帝哪敢启用殿下,彼时西南平复,报了西平侯之仇,岂不是给殿下平增无数威望。

    小皇帝能用之将,无非宋晟、杨文二人,不过我看新帝行径,小人心腹甚是狭隘,防范殿下甚深,必然不敢将此二人调离,所以到时候,还是要用徐、李,西南之地,沐春大将军一年都平定不得,用这二人,那这仗可就有得打了,三年五年也未必不可。

    殿下,机会来啦。”

    朱棣仰天大笑,“孤得先生,天眷之,他日天下万物,先生自取。”

    洪武三十一年冬月十五,朱棣的造反,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