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隋末之乱臣贼子最新章节!
“可惜了,不能在这边过年了,辅机,你就留在这里和将士们过一个好年吧!”李信最终拒绝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多带上一个人,就意味着速度会降下来,这次李信肯定是强行军,除掉那些近卫军,很难有人跟上自己的。
“是。”长孙无忌听了无奈的点了点头。他很想知道国内现在的情况,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是陈王李承基,还是其他的人,他都很想查清楚,可惜的是,现在的天气决定着李信不可能带着长孙无忌回长安,更或者说,就算没有这样的天气,李信也不会带他离开。
“行了,让罗士信下去准备吧!”李信摆了摆手,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让长孙无忌两人退了下去。
望着两人的背影,李信微微叹了口气,长孙无忌虽然还忠于自己,可是现在也在为他的家族考虑了,所以才会失去了公平之心,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李承宗身上,李信可不是傻子,长孙无忌言语中的陷阱,李信可是感觉出来了。只是这也是人之常情,李信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对长孙无忌失望了一些。
“陛下看样子又要出征吐蕃了。这边才平定辽东,若是再出征吐蕃,恐怕朝廷那边压力比较大吧!”韦园成和长孙无忌出了行在,忍不住说道。
“攻打吐蕃了没那么简单!”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吐蕃地处高原,占据地利,上次严肃回朝述职的时候,就曾经详细描述过自己练兵的情况,将士上了吐蕃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不适,甚至还有死人的情况,陛下称之为高原反应,凭借严肃的十万大军恐怕还不足以消灭吐蕃,陛下要遴选精锐,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应该要等到后年,朝廷倒是可以支撑起来。”
长孙无忌虽然在心中记挂着其他的事情,可是韦园成现在询问起来,还是认真的回答了一番。只是韦园成却是靠近长孙无忌,低声说道:“辅机,有些事情是皇上的家事,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参与其中的。只要身正,不插足其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长孙无忌听了一愣,望着韦园成一眼,最后点了点头,又摇摇头,说道:“韦氏实力强大,不管是哪一个当了皇帝,对韦氏都是礼敬有加,谁也不会将韦氏怎么样,但是我长孙氏却不一样。”
“韦氏不久之后,也不再是当年的韦氏,也会被皇上分成三份了,分封在各个地方,数年之后,哪里还有当年的长安韦氏风采。明明知道分封对世家大族不好,可是还真是的执行下去。”韦园成摇头一阵苦笑。分封之后,世家将会四分五裂,固然得到十里乃至百里之地,但是在这里,皇权仍然高高在上,世家所有的根基都不会出现在中原,又能影响中原多少呢?
“算了,算了,走吧!”长孙无忌心中烦闷,自己不在朝廷的这些日子,朝中已经有人出手,对付李承宗,这让他很是恼火,恨不得现在就杀回去,将那些对付李承宗的人杀的干干净净。
“对了。长孙兄,汉王殿下年纪也不小,这应该寻找一个汉王妃了,长孙兄认为呢?”韦园成走了几步,忽然说道。
“这倒是如此,不知道韦大人可有什么好推荐的?”长孙无忌双眼一亮,望着韦园成,目光中露出奇异之色,他听出来了,韦园成想联姻,而且还是汉王李承宗,他这是向长孙无忌表明自己的态度。韦氏不会支持任何一个皇子的。
“我韦家倒是有一女子,是我兄长的孙女,今年十三岁,尚为婚配,生的倒是有些姿色,不知道可能服侍汉王殿下?”韦园成目光闪烁,望着长孙无忌。
“此事我自会在皇后面前提起的。”长孙无忌想也不想的说道。韦园成说对方有些姿色,那就是说明这个女子姿色绝对不俗,否则的话,不会拿出来的。再说,就算是姿色差一些,若是能让韦氏加入到李承宗的阵营,也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汉王妃不成,就那就侧妃,相信韦园成也不会拒绝的。
“如此就有劳大人了。”韦园成顿时露出满意的神色。
李信第三天的时候,就在李玄霸等人的护卫下,率领百名精锐骑兵出了辽东,朝长安而去,京中的情况让他感觉到诡异,也感觉到不适应。骑在马上的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率领大军征战疆场的日子了,也过了下面臣子相互算计的日子,庞大的帝国,不仅仅出了党争的事情,还有夺嫡之争。在一场小小的政治事件背后,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涉及到多少政治势力,多少的皇子大臣参与其中。可以猜测的到,在以后的日子里,党争和夺嫡之争将会成为朝局的主流,而且还不是自己说掌控就能掌控的。涉及到亲情的事情,李信对自己还真是没有什么信心。
就在李信奔波于寒冬岁月的时候,在遥远的吐蕃,一个巨大的城池就在松州对面慢慢形成了一个雏形,虽然是因为大雪的缘故,工程进度很慢,可是在巨大的工地上,还有许多人在劳作。这些人当中有汉人,也有吐蕃人。
“今天我接到一封信,将军可以看看。”禄东赞一直留在尚囊的身边,他准备在这等待着李信的到来,只是没想到的是,自己没有等到李信,而是等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从怀里摸出一封信来,递给尚囊说道:“这是我们在长安的谍报传来的消息,大唐皇帝陛下的长子,领军五万即将巡视松州。”
“大唐皇帝很厉害,他的儿子也很厉害,在这个时候,居然巡视松州,难道就不怕我率领大军,将他们灭掉吗?”尚囊双目中精光闪烁,说道:“这可是一个好机会,若是能将大唐皇帝的儿子擒拿,我们将占据绝对的优势,莫说是和亲,就算是割让领土,恐怕大唐皇帝也不得不答应吧!”
“不错,正是如此,随行的不仅仅是那个汉王身边的兵马的配置、将领的姓名,甚至还有大概的行军图,这就有些意思了。将军以为呢?”禄东赞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听说这些中原的汉人很是聪明,但是同样的,这些人都喜欢窝里斗,能够将汉王的行踪说出来,最起码也是大唐王朝内部的人。听说大唐皇帝到现在,还没有册封太子,他的那些儿子们恐怕都在等着这个机会了。”
“大人以为,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出手吗?”尚囊说道:“对付五万大军,固然我们会损失一些,但是若是提前知道对方的行军路线,想对付他们还是很简单的。损失也不会太多。当然,得到的将会更多。”
“出手自然是要出手的,但是不能将那汉王俘获,大唐皇帝刚毅果敢,就算是儿子在我们的手上,他也不会同意割让土地,行和亲之策略,但若是那些将士在手,大唐皇帝就不一样了。而且,将军不认为,将汉王送回去,告诉他我们很早就知道他的行军路线,再让他回去,这样更能获得跟多的东西吗?最起码,大唐王朝夺嫡之争会更加凶猛吗?”
任何时候,夺嫡之争都很是凶猛,在松赞干布年轻的时候,自己的父亲被人毒死,自己也差点被杀,这就是残酷的夺嫡之争。现在大唐王朝比吐蕃更大,更加的富裕繁荣,这样的皇位争夺的人会更多,斗争将更加的残酷。
禄东赞说擒拿了李承宗之后,将他放过去,就是想着让大唐王朝在内斗中衰弱,计策不可谓不狠毒,就是尚囊也忍不住点了点头,相比较身边这位,尚囊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仁慈的人。
“行,就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尚囊并没有拒绝,因为这是为了吐蕃好,至于李信会不会因此而愤怒,尚囊并没有考虑,吐蕃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李信想要进攻吐蕃,将会付出巨大的损失。
“李承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行踪已经被我们掌握,啧啧,就算是再强大的敌人,若是内部出了问题,再强大也没有任何用处。”禄东赞微微有些感叹,说道:“松州城这次我们还要进攻一次,这次要将松州城内的百姓尽数擒拿,李承宗知道消息之后,肯定会日夜兼程,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松州附近,可以埋伏的地方不少,只要李承宗进来,就难逃我们的埋伏。”禄东赞哈哈大笑。
他决定给李承宗送一份重礼,当初在长安城的时候,虽然大唐对他还是很礼遇的,但是禄东赞仍然感觉出来,大唐上下对吐蕃的一种歧视,他们高高在上的嘴脸至今仍然出现在禄东赞的脑海之中,这让禄东赞心中十分气恼,所以决定冒险也要让大唐王朝吃一个大亏,让大唐的那些文明人见识一下野蛮人的厉害。
“既然如此,我就领军前往,嘿嘿,这些大唐的百姓就是这样,我们肆虐了松州,仍然还有人前来松州,想占据松州的一切,这些人真是贪婪。”尚囊紧了紧自己的腰带,拍打着身上的盔甲说道。
他虽然没有进攻松州,可是松州的一切都掌握在他的手中,现在的松州虽然不如当初松州一样繁华,但是吐蕃人进攻松州,不仅仅是为了里面的金钱,更重要的是为了松州的百姓,他需要的是掠夺松州的资源。只要有人,尚囊就认为,自己应该走这一遭。
“那本官就在这里恭祝老将军旗开得胜。”禄东赞也露出一丝笑容,他要好好的谋划一下,如何利用自己手中兵马,击败李承宗的五万大军,然后将其生擒活捉,换取大唐王朝更多的好处。
松州城再次遭了劫难,三万吐蕃大军再次攻陷松州,这次被俘虏的大唐子民只有一千多人,可是传到李承宗大营的时候,李承宗脸上仍然是露出愤怒之色,吐蕃人这是在赤裸裸的打脸,自己领着五万大军,即将巡视松州,震慑吐蕃的时候,尚囊再次率领大军,抢掠了松州,这是对李承宗的蔑视。
“立刻加快速度,五天之内,必须赶到松州城下,本王倒要看看,这个尚囊是一个什么任务,真是好大的胆子,难道真的以为,吐蕃位于高原之上,我大唐对他没有任何办法不成?”李承宗面色阴沉,在大帐内走来走去。
“殿下,将不可怒而兴师。”房玄龄看了岑文本一眼,见对方默不出声,忍不住出言说道。
“殿下,这个时候,尚囊明知道殿下来巡视松州,还会派兵进攻攻打松州,掠走了我松州百姓,臣以为,这不仅仅是在蔑视我大唐,更重要的是他这个时候进攻,恐怕是另有算计,就是想着让殿下立刻进军。”岑文本叹了口气,赶紧说道。
“两位先生的意思是说,尚囊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本王的?”李承宗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
“一个松州怎么可能和汉王殿下相比较。只要捉了汉王,吐蕃能得到十个松州,殿下以为呢?”岑文本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若臣是尚囊,肯定会想办法将殿下擒拿,然后逼着陛下让步。”
“哼,他倒是打了一个好算盘,若真是如此,本王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敌人生擒活捉。”李承宗双目中闪烁着愤怒之色,他是谁,他是堂堂的大唐帝国的汉王,未来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物,岂能被敌人俘虏,那将是他的耻辱,也是大唐帝国的耻辱,就算能留的性命,自己与皇位也会失之交臂。
“所以臣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们算计我们,我们也可以算计他们。”房玄龄笑呵呵的说道。
“不错,殿下,尚囊这个时候肯定不知道这一点,臣认为可以算计一番,也算是为松州城的百姓报仇了。甚至可以利用俘虏,与吐蕃交换松州百姓。”岑文本也赞同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