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布局

刹时红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望族权后最新章节!

    阿史那奇桑并不能理解洛阳对于霸业的重要性。

    宇文盛只好详细阐述:“自前朝贯通南北运河,北至幽州,南至余杭,皆以洛阳为中心。也便是说,汗王若能拿下洛阳,便能截断南北之间漕运,使晋王、韦氏不能守望相助,汗王据洛阳,东北可攻燕晋,东南能击金陵,根本不需攻夺武关。”

    “宇文君认为,晋王与韦后还有可能握手言和守望相助?”奇桑诧异道。

    “汗王切切不可低估晋王烨之谋略。”宇文盛道:“不瞒汗王,在下虽一度得韦相信重,任职京兆尹,若非汗王点破,也实不曾预料恶诽满身一无是处之晋王竟野心勃勃,倘若此事确凿,晋王城府之深,隐忍之能,委实让人心惊,韦太后弃长安至金陵,大周社稷虽危,然并未亡丧,而仍占据正统,晋王若在此时不遵号令,拥兵自重,妄顾异族入侵,必定会受臣民责谤,他隐忍多年,怎甘沦为乱臣贼子?汗王可思怀恩王,起兵衡阳,一度占据广州,尚且能够罢止内乱,对抗异族,晋王烨甚至需尊韦太后为母,故联手抗敌,方能赢得人心所向,是以,汗王必须戒备,未雨绸缪先夺洛阳。”

    “据你所言,自洛阳往金陵,走水路更比陆路迅捷,何故韦太后弃此捷径,反而出武关绕远路?”奇桑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韦太后有晕船之症,不得已方弃水路,彼时又闻汗王已经进逼京畿,走潼关至洛阳,大有风险与突厥军队正面相遇,方决定经武关撤逃。”这话倒也是实情,宇文盛就算保秘,奇桑一问柴取,也便能够掌握。

    “潼关将领,可会听河南尹李辰翁号令?”奇桑又问。

    “河南尹并无权限号令重隘守军。”

    “那就算能够争取河南尹投效,又有何意义?要想拿下潼关,只能硬攻。”

    “河南尹虽然不握军权,然潼关二十万守军,却需靠河南尹支持粮草。”宇文盛一语道明厉害。

    “李辰翁真能争取,甘愿臣服突厥?”

    “眼下只怕不能。”宇文盛道:“毕竟贺周社稷未亡,叛臣逆子会受臣民唾弃,李辰翁乃世望出身,当然不甘声名狼籍,背负投敌之罪,然而,其仕宦多年,当然能够看出,贺姓之治危在旦夕,这位河南尹,并非韦后党徒,必定不肯为韦后出生入死,只要汗王先以甘州、长安等百姓生计,晓以大义,促成李辰翁允准商船经漕渠驶入长安,即能缓解长安城军民饥饱之危,于今后宏图,大有益处。”

    自从共治议和之前,蛮狄之军进逼甘州,战乱其实就没有真正平息过,造成关中等地农桑失于耕种,收成锐减,更不说奇桑一路杀进长安,未曾约束部属,沿途杀烧劫掠,想要恢复农桑可不是短期内便能促成之事,但这时莫说长安城中尚有这多人口,更增加了百万军勇,长安哪里经得住坐吃山空,河南尹李辰翁当然不可能支援突厥人所需军粮,不过为了长安城以及京畿百姓,通融商船进出,还尚在他职权范围之内。

    “臣,可使洛阳,游说河南尹开通商运。”宇文盛干脆请令。

    奇桑并没有一口应允,他先诏贺湛,询问见解。  “突厥骑兵虽勇,未知是否擅长水战?”贺湛问。

    奇桑无语,他连船都没有坐过,哪会擅长水战。

    “既不谙水战,夺取洛阳何用?”贺湛笑道:“在下也想请令游说河南尹,如此,便能与妻子儿女一家团聚了。”

    这就是暗示,一入洛阳,便有若飞鸟投林,既重得自由,当然去不复返。

    但阿史那奇桑当然信不过贺湛的话。

    柴取一语道破天机:“汗王固然不擅长行船水战,无论北攻抑或南伐,军行陆上,夺取关运,大可利用漕运辎重、粮草,多少便捷?洛阳当然至关重要。”

    粟田马养也落井下石:“贺澄台当然不希望汗王攻潼关,因为潼关一旦拿下,洛阳固然如手到擒来,突厥军队甚至能直逼晋朔!相比贺澄台,宇文盛虽一度为韦后党徒,却因贺珝事件,被太后迁怒贬黜,心中岂能没有抱怨?投效汗王,方有可能东山再起,比贺澄台这晋王党徒更加可信。”

    粟田马养当然知道贺珝事件与志能便不无干联,但事至如今,他竟仍然没有察明到底是谁在威胁志能便营救贺珝,再说正如贺湛断言,这个遣周使可不愿意突厥真能平定天下,他的盘算正是趁火打劫,所以为防节外生枝,压根便没有提志能便也许已经暴露的事。

    谢莹也认为宇文盛更加可信:“此人并非世望出身,而是寒门取科举入仕,靠攀附韦元平晋升,虽说曾与薛陆离有些来往,相比贺澄台,不大可能投效晋王,若是只图潜逃洛阳,便为彻底断绝仕进,既识时务,哪能不知追随汗王方乃大势所趋,再者,他若真一去不回,于汗王而言并无损失。”

    在谢莹看来,宇文盛既不能用来威胁晋王,更不能用来威胁韦太后,便是被他潜逃去洛阳,无非便是受了一回愚弄而已,但要是宇文盛真能游说李辰翁开通漕渠之禁放行商船,那可就大有益处了,利大于弊,便值得一试。

    于是长安非但解禁,宇文盛甚至做为突厥“使臣”大剌剌乘船通水禁,不仅李辰翁,晋王妃当然也立即获知了长安城内的情形。

    当见晋王妃与陆离,宇文盛双眼含泪长揖礼见,先是咬牙切齿告知柴取献城之事,众人听闻长安城百姓果然惨遭屠戮,皆沉默不语,李辰翁良久方才叹道:“幸得贺澄台足智多谋,阻止更多无辜遇害。”

    这时他们当然没有想到,长安城的劫难并没有真正过去,意识到阿史那奇桑并不容易愚弄的粟田马养,仍然没有放弃挑生混乱,他希望的是长安城大受损创,不仅平民,连诸贵最好也惨死铡刀之下,这样一来中原臣民必须奋死抵御,阻碍阿史那奇桑征伐图霸的脚步,与大周韦后系、晋王系混战,这样才能为东瀛争取大败新罗的时机!

    的确,经过百年以来的休养生息,东瀛人野心勃勃,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这片锦绣河山的觑觎,其狂妄自大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广末帝执政时期,东瀛遣使访华,就曾大放厥词,国书上称什么“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后又联同百济共讨新罗,意图侵犯中华,直至白江村海战失利,日本遭受重创,这才不得不收起獠牙,向中原示好,然而因新罗拒绝其使船穿行海域,导致东瀛使船不得不冒险远洋,也不知多少使者遭遇海难葬身鱼腹,却也从来不曾挫阻这个国家复兴扩张的野心。

    但显然,就算日本如今得以休养生息,直接兵犯中原那是万万没有可能,因为海上风险莫测,无法避免军舰沉没,岂非出师未捷身先死?要想兵犯中原,就必须夺回近海行驶之权,那么避不可免要与新罗开战,而只有突厥大周一团混战,强国无法支援新罗,日本人才有望获得第一步胜利。

    粟田马养做为日本贵族,完全不顾个人生死,就算奸计已被贺湛拆穿,阿史那奇桑对他心怀戒备,但他仍然没有打消计划。

    他甚至还有一个暗中配合者,就是谢莹。

    奇桑忙于军备政务,难免不能专注于盯防之事,而突厥部将骁勇有余,论智计谨慎却多有欠缺,于是盯防“奸邪”的任务便落在了谢莹身上,谢莹也不算失职,很快察觉粟田马养在与吐蕃部将接触,挑生是非。

    但她没有理会。

    因为她已经对央金公主忍无可忍,她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借刀杀人。

    吐蕃王室推崇佛教,臣民不少虔诚的佛徒,但这并不代表吐蕃军勇就有好生之德,事实上吐蕃与突厥结盟,盟约便有一条,当夺大周城池,金银珠宝均分,奴役与女人也均分,然而当攻入长安,眼看这座繁华的城池,宫廷贵族宅邸高耸,多少奇珍异宝,突厥汗王却不让抢掠贵族,甚至连平民都禁止俘杀,这让吐蕃军勇大失所望,要知一路攻城夺地,吐蕃诸部将勇为先锋,伤亡远比突厥更加惨重,如今大功告成,却未得应有利益,这些部勇可不能领会阿史那奇桑的雄图壮志,原本就愤愤不平,哪里还经得住有人挑拨?

    又因长安城解除禁严,突厥汗王宣告“一切如常、秋毫无犯”,终止了屠杀外郭/平民的暴行,民众们虽然半信半疑,不过他们当然不可能闭门不出,他们不像大族富户那样积攒了足够的口粮,他们需要谋生,而战乱已经破坏了往日的井井有条,这也让基本的生存问题变得更加艰辛,更多的人已经失业,而阿史那奇桑就算“宽仁大度”,也不可能将抢得的粮仓面对平民开放,只不过允许显望高门,将各自私库里的口粮施舍出来,交坊官向平民发放救济。

    不过平民不知道救济的来源,他们以为是突厥汗王的善举,如释重负的同时,自然就放松了警惕,开始相信杀戮与动乱逐渐过去,长安会逐渐恢复往日的秩序。

    不能要求这些朴素单纯的百姓产生华夏子民向蛮狄屈膝的耻辱感,他们原本就是生活在被治的底层,儒家的“仁爱”“恤民”等政治思想,仅仅在于让民众感受到安定丰足的日常生活,帝国统治之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不能逾越,民众们绝大多数都必需卑躬屈膝,他们不可能在君帝以及贵族面前耀武扬威,所以他们心目中的尊严,仅与自身的存亡密切相关,至于向谁屈膝,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正当大众普遍认为生活会回到从前的轨道时,一些人家,却又遭遇飞来横祸。

    那些蛮狄兵勇,虽然不再对青壮男丁亮出屠刀,贪婪凶狠的眼睛却开始紧盯坊道上的妙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