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最新章节!
“想要成为一代名将,耐心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虽然最近的战斗的确是无聊了一些,但你们也不能做出擅离职守的举动,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哪怕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也严重影响到了士兵们的状态,让很多士兵也开始变得散漫起来,长此下去,这军心可是会散的!”
李书实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显得很是严肃,而他面前的小强和子龙酱也没有了往日的轻松,不说此时已经满面羞红的子龙酱,就算是小强也难得的对着李书实使用了比较正式的表情。
对于李书实的批评,这两位都表示出要虚心接受的态度,毕竟就算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有多么失常,只不过那种前后不一的心理落差让两个人都忍不住违反了一些在平日里他们还是能够很好遵守的条例。
甚至,就连李书实决定给他们一人五十军棍,而且还是在校场上众目睽睽之下的处罚,这两个人也没有多说什么,或者想要进行什么辩解。
这让李书实多多少少松了口气。
没办法,小强和子龙酱的情况并非个案,事实上有很多并州军的士兵经历了之前神经紧绷的日子后乍一遇到后来这种颇为悠闲的日子,就忍不住想要好好放松一下心神,若是进行战斗值班的时候还能稍稍好一点,可就算是这样至少中央军团这边就出现了七起士兵战斗值班时间开小差的行为,让二十个年轻的生命没有因为战场搏杀倒下,却倒在了军法官的执法刀下,不但他们的家属无法拿到全额的抚恤,而且还会因此丢掉很多军属福利和虚无缥缈的荣誉。
当真是得不偿失。
也幸亏敌军这几日经历了并州军大营外的各种陷阱折磨后已经变成了一群惊弓之鸟,并没能趁着这个机会组织起什么像样的进攻。这才让事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
当然,如果敌人真的来了,或许士兵们就不会如此懈怠也说不一定。
如此看来,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处罚到此为止,李书实并没有深究下去。一方面这样的错误对于吕布、赵云这样的人有个提醒就已经足够,完全不需要在用更多的刑罚来让他们铭记,就算赵云并不介意李书实再多给他一些惩罚,但根据他平日里的表现,若是再多给他惩罚,李书实也担心其他人的想法。
而且比起惩罚,李书实发现似乎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一事件。
那是一封来自中原地区的情报。
说起来若非这封来自中原的情报,李书实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过中院那场大战的进行情况,毕竟他对面的那个对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甚至可以说除了这几日因为那些陷阱、铁丝网和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两方都难得的安静了几天,其他的时间两方的指挥者大概都是神经紧绷,不断制定计划并根据对手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计划。
虽然从整体而言土偶兵团并没能完成他们的预期计划,但也同样的,并州军的大部队也依然被牢牢钉在这里不得动弹。若不是河北和中原地区最大的两个诸侯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在一起,当原本与并州军接壤的荆州也有人接手了防务,其他方向上的各大势力也各有各的问题,最多也只不过给并州军制造一些无关大局的小麻烦。恐怕李书实还真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只要没人过来打扰。李书实也是真的没有心情去关心其他人的事情。
只是这一次的情况似乎略有些不太一样。
“袁绍的想法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这家伙为什么就那么喜欢作死呢。”
望着手上的纸片,李书实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上面所写的那些内容李书实早在袁绍最初入主冀州的时候就已经了解颇深,可是直到现在袁绍竟然都没有解决的打算,甚至还推波助澜到了如今变成无法控制的燎原之火。这让李书实实在是不得不怀疑袁绍的智商了。
其实原本李书实对袁绍还是有着很高的评价,而且袁绍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虽然也有一些失当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几次谋划也给李书实添了不少麻烦,只是因为他总是有更加不得不解决的对手。才让李书实有机会将那些麻烦一一解决。
可就算这样,当他全力针对并州军的时候,哪怕有着一些幸运的因素,比如天气不错什么的,但也依然足以体现出袁绍的身边聚集了相当多的优秀人物。
事实上不论是韩馥还是公孙瓒,这些灭亡的甚是憋屈的诸侯都一定会同意李书实的说法。
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李书实却也发现袁绍身边隐藏着一个堪称是致命的问题。
是的,那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袁绍的势力走向败亡,李书实绝对相信其中绝大多数的因由,就在于那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上。
内斗,党政。
其实都是一个玩意,只不过说起来后者比前者更加的文雅,也显得更加皿煮,但归根到底还是一路货色,甚至比起前者的张扬,后者那堪称隐晦的手段所带来的却是更大的灾祸。
其实内斗也好,党政也罢,照理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因为利益、思想和诉求的不同必然就会有纷争,而作为社会属性几乎占据了一半份额的人类,寻找同盟者,从而组团打怪,怒刷boss和装备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一个好的君主自然是这方面的高手,因为这样的纷争如果管控的好,不但可以通过竞争存进发展,而且还让那些不是一条心的手下不会出现诸如“黄袍加身”的把戏。
作为四世三公的后代,理应受过精英教育的袁绍按理说应该是此道高手,事实上作为一名立志于在大汉的官僚体系下如同父祖一样做出一番成就的袁绍也的确是这么发展的。比如那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就是在袁绍的纵横捭阖之下不论是声望还是其他方面都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不论在哪一个位面,都远远早于袁绍退出历史舞台。
其中固然有其自己作死的一面,但若不是声威实在是难以匹敌袁绍,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袁术真的就非要称帝么,恐怕就算再如何无视大汉。袁术也未必真如此铤而走险。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袁绍,却在入主冀州后,渐渐有些无法控制手下那群来自各地的精英。
其实冀州本土派与外来派之间的争斗并非完全无法解决,在这个天下未定的局面下,将两边对于既有利益分配的矛盾进行适当调和并向外引导,不但可以加强己方凝聚力,而且还能够不断扩张自身实力,等到天下安定。再来看这种利益划分所引发的矛盾便会发现,因为统一的过程中已经参杂进来太多的利益集团,就算有的人真想吃独食,也会被数量众多的其他小利益集团所排挤,甚至反而可以利用这些小利益集团来解决掉某位尾大不掉的家伙。
可是袁绍看起来自始至终都没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或者说他的平衡策略玩得太过平衡,以至于不论是冀州本土派,还是那些外来派都认为他们才是最应该掌控冀州最大话语权的那一方势力。而在袁绍大概是有意的放纵下,这种内斗简直到了快白热化的阶段。
话说这真是太值得吐槽了。纵观三国时期的几位成功的大boss,曹操依靠的是以自家兄弟和姻亲形成的谯沛派利益集团,最多因为荀彧的关系在文官体系中偏向颍汝派;孙权初期则完全侧重于淮泗人士,知道淮泗派人才凋零以及坐稳江东之后,才慢慢转移到了江东本土派;作为客人到达益州的刘焉一系和刘备一系同样如此,不论是东州士。还是荆楚派都一直是他们所重点倚重的对象,而直到刘禅后期随着荆楚人士后继乏力,这才让本土人士有了出头之日,可结果却是面对统一的滚滚洪流最终不得不自缚而降。
就算是李书实在团结越来越多势力的同时核心圈子依然主要是由曾经的某个不良团体构成,就算程昱、曹纯这样的后来者也都来自于李书实入主并朔之前。同样可以算作是外来者。
如果说之前因为并州军这座“大山”压在头顶让感受到压力的他们无暇内斗的话,那么随着并州军再一次被新的“怪物”缠上,而对面的曹操军除了有着一张“皇帝牌”之外也同样被他们压制的抬不起头来——纵然袁绍对于无法立刻拿下曹操有些心急,可是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并不担心最后的胜利,或者说作为剧本上一个合格的配角,曹操的拼死抵抗完全是最为正常的剧本走向。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伙那颗永不停息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动起来。
而且这一次,袁绍一次不知道是不是不经意间的行为更加深了这场争斗的火药味。
那便是袁绍将一直被“供奉”为袁绍军中首席文官的田丰下狱——这件事之前也有提到,可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袁绍的意料之中。
作为当年袁绍树立起的榜样,田丰也一直都兢兢业业为袁绍的霸业出谋划策,虽然暗地里大家也都在互相较劲,为了本方利益没少与哪怕身份颇为超然的田丰明争暗斗,但田丰袁绍军首席文官的地位却也还算牢固,至少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向袁绍提出“换人”的建议。
可谁曾想袁绍在一系列推波助澜之下竟然真的将田丰给一撸到底。
话说就算是背后那些推波助澜者大概也不会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吧,毕竟他们也都已经习惯了田丰的存在,而且这种孤臣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私底下的计划,何必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额外树敌呢,最多也不过是让袁绍疏远他就足够了。
说不定他们所选择的后继者上台后还需要田丰这样的老臣来稳定时局呢。
只不过这是他们之前的想法,当田丰的倒下已经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那些脑袋聪明到没有朋友的家伙立刻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那个烫手却又显赫的位置。
于是,原本就因为嗣子之争而变得有些分裂的外来派在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馅饼的诱惑下一个个都变得无比疯狂起来。
或许袁绍是打算改变之前的做法。不论是对本土派大将颜良文丑之死的冷处理,还是对依然坚守本土派阵营的高览的压制,亦或是对本土派名义上的领袖田丰突如其来的责罚,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跟随袁绍入主冀州的那些来自汝颖南阳一带的外来者在袁绍政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原本能够与他们争斗的本土派则在一系列的打击下开始变得势弱。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过于急于求成。或者说这样的举动原本只是因为某些意外而产生的不够成熟的想法,总而言之由于“大清洗”后留下的蛋糕太多,以至于反而让分蛋糕的人变得更加疯狂,甚至不顾大战当前在后方做出很多令人不知道该如何评述的事情。
比如信都某个叫做审荣的小屯长便举报许攸的家人索贿,声称只要给他们五百金,他们就能够让许攸保举审荣成为信都城卫军的副指挥官,虽然不是什么太过显赫的职位,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捞钱的话,这个位置的油水倒也的确很足。可以说只是索要五百金的确并不算贵。
只要能够把事情办成的话。
可既然被举报了,那么显然事情并没有办成——那个许攸家负责受贿的家仆显然将消息不只卖给审荣一个人,而没有什么根基,自身的能力也只能说是一般的审荣自然无法竞争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不但赔掉了东挪西凑才弄齐的五百金,而且还被许家人嘲笑成“穷小子”。
“穷小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对于这件事堪称是如获至宝的信都留守。监军孟岱如获至宝,立刻将许攸留在信都的家人全部下狱。然后在消息尚未传到官渡的时候便将这些人全部处理。
其实比起支持大公子袁谭的郭图,许攸虽然同样与支持三公子袁尚的逢纪争夺田丰下狱后留下的那个位置,但许攸对于两位最有希望继承家业的袁家公子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或许比起现在就下注,自视甚高又或者是不愿意轻易参与到这趟浑水里的许攸显然认为就算自己不参与其中,不论哪一位公子继位。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也依然能够继续得享高位。
所以说如果按照阵营划分,与逢纪的关系颇为不错的孟岱怎么也不应该下手如此狠辣,就算真的将许攸的家人下狱,也应该好好招待,至少最后依然被袁绍下达了什么处决的命令。也算是与许攸之间留下了一线和解的机会,也不会将他推向三公子一党的对立面。
可惜孟岱终究还是这么做了,而且做的是又快又彻底,可以说除了许攸之外,基本上做到了对许攸在冀州家族的“斩草除根”,让双方之间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
而令孟岱下定决心的,归根到底还是源于许攸身上——这位在袁绍尚且还属于政治新人时便与之平辈论交的友人可以说是袁绍绝对信赖的心腹,再加上自身又极其富有才华,可以说平日里那绝对是眼高于顶,就算偶尔发出几声“袁氏基业三分在我谋划”也并非全无可能。就算是被尊为冀州文官之首的田丰,若不是了解袁绍的目的,许攸大概连表面的尊重都不会对其维持下去,毕竟就算是田丰,那也是才华略逊他许攸半筹的人物——这对于许攸而言那当然是相当高的评价,其余如逢纪、郭图之辈那就根本是“碌碌无为之人”。
可想而知如此的许攸就算不是刻意而为,想要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一大票人也实在是太过容易,暗地里咬牙切齿想要给他些颜色瞧瞧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结果就是作为这类人当中一员的孟岱找到了一个好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问题。
对于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袁绍也觉得非常为难——你说重责孟岱吧,人家那是有理有据,许家人更是对索贿一事那是供认不讳,相关的人证物证更是齐全完备,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黑材料,虽然达不到谋反的级别,但在和平时期也绝对能让许攸脱一层皮。
可是重责许攸呢?袁绍还舍不得,毕竟一来许攸那真的是与他布衣之交的友人,而且也的确是一位有才华的臣下,就算的确是有些贪财的毛病,但袁绍也很清楚在这种争霸天下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才华显然比品德更加有用。
结果,袁绍最终竟然只是对许攸家人索贿以及纵容不法行为的事情斥责了一番而已,虽然看起来有些愤怒且命许攸闭门自省,不得相见,但熟悉袁绍的人都清楚,用不了多长时间,许攸就能重回袁绍身边继续出谋划策。
当然,对于田丰留下的那个位置,许攸倒是的的确确再也没有争夺的资格了。(未完待续。。)
64.来自另一处战场的消息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