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最新章节!
袁绍和董卓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么?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趣得紧,因为或许就连这两个人自己都不能搞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董卓杀了袁隗一家子,而袁绍则是起兵反抗董卓并让他最终丧失洛阳的罪魁祸首,甚至还曾经借助青龙的力量险些将董卓化为飞灰。因为两个人的争斗而倒下的麾下兵将加起来更是数以万计,其中有不少都是他们赖以起家的部队,尤其是对来自人口稀少的西凉地区的西凉军,哪怕他们作战的时候无比拼命,但事实上他们是很在乎自己的袍泽的。
于公于私,两个人之间就算是将对方视为世仇或者宿敌之类的关系叶柄不足为奇。
可实际上呢?
当阴夔提出希望袁绍利用那个在天下诸侯眼中已经没有多少威严可言的朝廷行自己谋己方之私利时,袁绍竟然一点也没有迟疑的便同意了,甚至并没有想过那边作为死敌的董卓是否会做出“你想要的就是我不想要的”之类的举动坏了他的好事。
不,就仿佛真的心有灵犀一般,哪怕不需要其他人来陈述更多的理由,袁绍便相信董卓一定会做出自己所期望的举动。
原因?
大概是男人的直觉吧。
堂堂身为群雄,目标是走一步看十步,现在也差不多快能达到走一步看三步,哪怕有的时候看走了眼也绝对和不同人的走眼完全不同的名门后裔.袁本初,竟然也有依靠直觉这种听起来只属于女人而且非常之不靠谱的东西来行动的时候。
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
但是袁绍依然吩咐手下以阴夔献上的那个名为荀蕤所相处的计略为基础,展开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战争准备工作,争取以最小的损失将公孙瓒从冀州的大地上驱逐出去。
其实对于这个目标袁绍并不觉得有多难实现。毕竟战争不是游戏,只要打下一块地盘那么地盘上没有被摧毁的建筑以及钱粮人口就完全成为战胜者的所有物,然后便可以开分基地,暴兵征税,之后立刻成为前进基地准备开始下一轮的战争。
虽然民心这东西的确是可以误导可以人为左右,但是这都需要一个时间段,除非是像袁绍这样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而且还自带bug光环“名门世家.四世三公”,可以碾压那些已经被光环的光芒闪现了各种狗眼的世家豪强,而且对手还因为名为“疯癫”的debuff丧失了大量的人望,这才有了袁绍短短数月时间不但席卷整个冀州而且还获得了稳定的民心支持。
可是公孙瓒呢?
虽说他的出身和过往功绩都远强于李书实,哪怕娶得老婆比作了甄家女婿的李书实差了一点却也是两千石的太守,而且因为直爽刚硬的姓格也很对边地百姓的胃口,再加上成名后身为当地望族的家族扶持和自身过硬的功劳,这才能够在幽州站稳了脚跟。
可惜公孙瓒赖以成名的大多数还是实打实的军功,而非是那些文采风流著书立说的本事。
东汉虽然不像宋代那般重文轻武,但是这个以儒生立国的国家不但擅长出文武双全的名将,更是将儒以及其相关的学识作为了立国的根本要素,国家官僚体系选拔的最佳途径。最要命的是从开国皇帝刘秀到一棒子凌烟阁功臣,大多都是手不释卷的主,于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一个惯常以大老粗形象示人的家伙绝对融不进大汉上层贵族的圈子里,同样也会被那些希望融入到上层贵族圈子中的家族隐隐排斥着。
董卓在洛阳的遭遇,李书实在河东的遭遇,既不会是前无古人,也绝对不会后无来者,至少同样是边地强军主将的公孙瓒同样遇到了相类似的问题。
更别说渤海郡还是袁绍的起家之地,如今的袁绍又没有河内这个好地方可以代替,故此更是努力经营,袁家的门生故吏公孙瓒就真的敢屠杀一空么?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袁绍看来,公孙瓒如今要面临的便只有两条路——其一便是安心消化现在已经获得的地盘,逐渐整合手中的力量。等到基础都足够夯实了,再考虑进一步扩张的问题。
至于第二条路,那么自然便是横下一条心,舍得一身剐,借着袁绍一方力量分散的有利时机,不去管后方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倾全力以快刀斩乱麻的行动将袁绍军主力歼灭,最好能够将袁绍本人人道毁灭,那么剩下的袁军散兵游勇自然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到时候公孙瓒自然可以慢慢消化已经得到了大量地盘,或许五年,或许十年后,或许更长的时间过后,再考虑与天下英豪们争锋的可能。
第一条路属于比较稳妥的那种类型,如果公孙瓒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那么……袁绍会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因为他现在可正是处于实力最分散的时期,换句话说便是实力最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公孙瓒不打他,那么等到淳于琼带着部队返回之后再想打他的难度可比现在要翻上好几倍。怎么说他袁绍也不是西凉的那些傻鸟,聚在一起还能让曹矮子兴奋点提高。
到那个时候,谁去进攻谁或许就要颠倒过来了。
而且就算袁绍汇合了部队也不想进攻,凭其拥有冀州一半多的地盘搞发展玩种田公孙瓒也绝对不是长于官僚体系建设的袁绍的对手,更不要说袁绍可不是宋襄公那样的愚笨之人,还会让你公孙瓒安安稳稳的种田暴兵,搞点小动作就能让你公孙瓒浑身不舒服。
所以说虽然第一条路看上去很稳当,但是在袁绍的计算中对公孙瓒来说却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变数便是看袁绍的心情来决定公孙瓒是速死还是慢姓自杀。
那么第二条路呢?
认真分析起来的确比第一条路要透亮些,至少如果公孙瓒真的能够一战奠定胜势那么接下来的局面的确会变得更加有利,甚至最终让其取代袁绍成为北方霸主也犹未可知。
可是,都说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只留下那遁去的一给那些努力的人以希望,可想而知想要拼下这唯一的一线希望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但需要付出大毅力,而且还需要有大机缘才能实现——这当然说得不是那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袁绍,而是作为其对手的公孙瓒。
公孙瓒想要以速战速决来摆脱自身所面临的不利局面,这个想法固然不错,但是前提却要先问过如今算得上是人才济济的袁绍军。
虽然因为李书实的缘故袁绍失去了麴义这位袁绍军前期最为优秀的将领,同样也失去了张颌这位虽然前期并不算太出名却也有能力与颜良、文丑等人并列的大将,可以说与另一个位面同期的实力相比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却也并不能说因为李书实的出现让袁绍军只有失而没有得——至少在李书实以及当初跟随他的那一群“不良团”的压力下,颜良和文丑这两位现如今袁绍麾下最具实力和发言权的大将与另一个位面同时期的他们相比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无论是从武力上还是从领兵的经验技巧上,经历了吕布等人的磨砺和西北战场的锤炼,他们以及他们麾下的冀州军在战斗力上并不弱于作为对手的公孙瓒军,甚至在精锐部队的战斗力上,颜良文丑指挥的骑兵部队和蒋奇指挥的大戟士甚至可能比那只打残了重建没多久的白马义从还要高出那么一点点。
也就是说假如公孙瓒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差进攻袁绍军,只要袁绍的指挥不出现大的纰漏,那么以袁绍手上现有的筹码,也足以支撑到援军的到来并扭转局面。
甚至退一步说,就算是公孙瓒可以击溃前线袁绍的一番布置,但只要没能打出一个战术上的“大崩溃”,或者将袁绍擒杀,那么袁绍依然可以徐徐后退收拢兵力以图再战。
于是,这就要降到公孙瓒所要面对的第二个麻烦问题——后勤补给。
之前曾经说过,公孙瓒之所以最终停下脚步而不是趁着袁绍匆匆回返的时候来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其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后路不畅,自己的后勤补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公孙瓒到冀州作战,虽然不乏如同严纲这样支持他的豪强,也能够收买一些地方上的百姓和小家族做带路党,但是归根到底能够争取到的势力并不太多。就算是公孙瓒能够战胜袁绍,在局势明朗前大部分家族只怕都会选择中立而非主动向公孙瓒伸出援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袁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部队化整为零,那么对公孙瓒的补给线威胁之大几乎不可想象。
假如公孙瓒一直能够取得胜利直到袁绍彻底没有了再起的可能,那么他还能够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但只有公孙瓒的胜利势头被遏制,那么哪怕一次小小的失败都有可能会转化为一次大规模的崩溃。
别忘了就算是麾下人才济济且同样拥有百战精兵的曹艹,打赢了官渡之战又打赢了黎阳之战,面对兄弟同心的袁氏三兄弟也不得不暂时退回许都静观其变。公孙瓒麾下人才没有曹艹那般繁盛,右北平与辽西两郡之地也绝对无法与中原腹地的繁华相比,就算此时袁绍的实力也无法与官渡之战时那统帅四州之地的实力相比,可是公孙瓒也没有天子这尊大佛在手啊。
所以说公孙瓒要想单凭自己打出一番天地,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太多太多的因素配合。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考量,袁绍才敢于最终同意将魏郡暂时割让,等到自己解决了公孙瓒这个**烦,再考虑什么时候用怎样的方法收回自己之前扔出去的这块大肥肉。
当然,如果袁绍要是知道一直隐藏在这场战争背后的刘虞不会允许公孙瓒那么轻而易举就将袁绍打败自己成为新的河北霸主的话,或许会更加的开心吧。
不过,与此同时,刘虞想必也不会允许公孙瓒那么容易的输给袁绍,否则此一战过后袁绍便能轻而易举的成为河北霸主进而利用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席卷全国,甚至再一次将刘虞推向那个让他感觉像是在火炉上烤的位置,这显然不符合身为汉室忠臣的刘虞的政治理念。
于是注定了这场战争的复杂程度并不会因为袁绍抛出了魏郡这个诱饵而变得简单多少。
而就在袁绍这边分析着其所面临的局面时,另外一边的公孙瓒同样为眼前的局面苦恼着。
“军粮和民粮都还有多少,右北平和辽西的收成估计是指望不上了,如果能够从河间、渤海多征集一些,至少也能让家乡的父老少遭点罪,跟着咱的兄弟们家里能过个好年。”
“可是主公,如果我们在河间、渤海征收过甚,只怕会激起民变啊。毕竟这两片地区不过是新附之地,民心不定,若是再有敌军间隙造谣生事,只怕,只怕……”
“严叔纪大人所言不差,只是粮草的问题同样刻不容缓。毕竟现在我们手上的粮草就算没有战事也至多只能支持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前我们已经浪费的太多的时间,如果不能一战而定,接来下若是让袁本初稳住阵脚调整过来,只怕局面对我们会大大的不利啊。”
“不能请玄德公帮衬一二,另外让他猛攻安熹、真定一线为我军分担一下压力么?”
“若是短时间,以我和玄德之间的关系,拉下脸来倒也可以,只是今年幽州的年景普遍不佳,玄德的手上的粮草也不比我们宽裕多少,就算有心,对我们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公孙瓒、公孙范、严纲,以及田楷、单经、关靖、王门、邹丹这些被公孙瓒所信赖的手下便是决定公孙瓒军作战方略的主要团队。虽然还有如刘纬台、乐何当、李移子这样受到公孙瓒信任的宠臣,但这几个人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公孙瓒势力的内政外交上,在军事上他们尚且还无法得到公孙瓒的信任。
看看围绕在公孙瓒身边的这些人的名字,再看一看袁绍身边,让人目不忍视啊。
当然,公孙瓒是感受不到这种差距的,因为这些人尤其是他自己出色的军事素养在往曰的对外战争中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情况,即使有管子城那样的失败却也顶多让公孙瓒以后面对某些情况会更加小心,毕竟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
而刚才,正在为接下来的行事方略争论的便是公孙瓒以及他现在最为信任的亲族大将公孙范以及在突袭冀州战斗中立下大功并表现出色的冀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严纲严叔纪。其他几位公孙瓒所信任的部下则因为对冀州的情况不算太熟悉,故此暂时没有找到好的插言机会。
几个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对待河间和渤海这两处新占领区的态度上。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则要牵扯到公孙瓒选择的出兵时机上。
如果从战术上来讲,这一次公孙瓒的出兵时机可以说把握的恰到好处,整个作战过程也可谓是天衣无缝,用一句烂俗的话来说便是公孙瓒打了一场“经典教科书”般的古代闪击战,从过程到结果都无愧于公孙瓒“汉末名将”的称号。
只不过这次战斗在战略上的隐患却是巨大的。
前面曾经说过,公孙瓒所辖的右北平和辽西两地今年夏秋两季大旱,粮食虽不能说颗粒无收,但是大规模减产是可以预见的。
虽然依靠往年的存粮和花高价从刘虞甚至是并州的商队手中获得了一部分陈粮,但是随着军事行动的进行,尤其是为了加快进攻速度而加强了攻击强度,对粮草的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耗的速度也有些超过了公孙瓒出兵前的预算。
最重要的是,因为公孙瓒此次出兵是想要将所得之地最终变成自己的地盘,所以一路下来不论是在快速进攻还是内部肃清时基本上保持了比较高的军纪要求,除了在南皮城为了让损失颇大的部队能够发泄一番进行了有限制的屠城,其余地区虽不能说表现的如同八路军一样秋毫无犯,但却也绝对没有对占领区采取破坏姓的扫荡。
但偏偏在袁绍的宣传攻势下,南皮一屠被极度的夸大渲染,诸如“杀人盈野,哀嚎遍地,南皮城外清河水被染成了鲜红色,河水被尸体所截断”之类的言论在河间、渤海两地甚嚣尘上,不但让公孙瓒不胜其烦,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原本就对入侵者忐忑不安的百姓变得更加胆小,让那些原本就对公孙瓒的到来保持着冷淡中立态度的世家豪强变成了冷淡不合作。
以致于如今已经到了秋收的时候,公孙瓒的老巢右北平和辽西收成很差,若是想要让百姓能够熬过寒冷的冬天就必须要减免他们的税负。而新占领的两郡虽然看上去一片算得上丰收的景象,可是公孙瓒却没有办法增加收取的税负,甚至该地区还流行起了要求公孙瓒减免税负的言论,作为公孙瓒入侵造成的破坏的赔偿。
是的,公孙瓒作为统治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和暴力机器的掌握者固然可以不在乎这些所谓的“民意”,就算是真的采取暴力强征那些豪强真正敢于反抗的也不会太多,但是这也意味着他在此地的统治地位被削弱,如果在随后的战斗中输给袁绍,那么他所要面对的局面将极有可能变为“前有地方豪强私军挡路,后有袁绍追兵紧追不舍”的可怕局面。
而且,根据这段时间两郡里传出的种种声音,也让公孙瓒体会到了当初董卓和李书实在那些世家面前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力感。
或许,这才是最让公孙瓒感到泄气的地方吧。
争论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却依然没有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来,这固然有严纲作为冀州本土势力不愿意公孙瓒对盘根错节的冀州世家豪强下死手故此对公孙瓒的强硬手段极力阻挠,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公孙瓒内心的犹豫让这个一贯雷厉风行的将军此时却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此时脑海中一团浆糊的公孙瓒感到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此事又有何难,竟然讨论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能下决心。在某看来,虽然大肆征收对民心不利,但是相比而言答应那些世家豪强的要求更是示弱的举动。既然左右都不是最佳选择,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若是我军战败则一切休矣,那么还是征收粮草优先供给我军将士。只不过这其中还需要略施手段,比如对那些拒不合作的领头者施以重罚,对那些合作之人稍加奖励,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袁本初,就算那些人有什么不满也绝不会再敢跳出来兴风作浪!”
听到这么一席话,公孙瓒的双眼突然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