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最新章节!
正事谈完了。
二人促膝相谈,越来越投机。
郑和端庄持重,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
“既然王知府志在逍遥,为何还要入此官场呢?”
郑和天资聪慧,又追随道衍和尚姚广孝学习一段时间,对儒家经典、道佛玄学都有所精通。
因此更能体会王守敬的那一种飘渺的思绪。
在所有人看来,宁波府都是香饽饽。
发展起来后,功绩不可限量。
就算是朝中大臣,也止不住地心动。
户部官员曾不止一次想要将宁波府、市舶司划入管辖。
是朱棣亲自出面,保了下来。
不允许任何人插手!
王守敬守着这一份功绩,足够他攀登六部长官了。
纵使年纪尚轻,也可入内阁历练。
毕竟内阁相当于朱棣的私人顾问、参谋,没有太大的限制。
到了后来,内阁才凌驾于六部之上。
里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可是王守敬对宁波府的功绩,丝毫不在意。
曾经郑和以为,王守敬是坚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而今看来,他还是低估了王守敬的逍遥之道。
难道功名利禄,对于王守敬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吗?
离开宁波府八个月,变数太多了。
说不定王守敬一回来,新的宁波知府都上任半年了。
“人生在世,选择很少。”
“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要么就懒得乐知天命。”
“这是人生的两种智慧。”
“最怕的是,一个人的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
“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又软弱无比。”
“于是,很多读书人都过得不快乐。”
“他们知道得太多了,却又无法践行自己的理念,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种人只能算是半个读书人,没有完全领悟书籍中的智慧。”
王守敬心平气和,从容至极。
郑和好似撑开了一种境界,能够窥探一角。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王守敬悠悠朗诵。
一个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的贵公子,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郑和面前。
秀逸清俊,宛如回风舞雪。
意蕴醇厚深远。
郑和羡慕之情洋溢于表,却无嫉妒之意。
如果他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说不定就能追上老师了。
难怪老师会如此推崇王守敬!
“王知府也是有大志之人。”郑和评价道。
“云在青天水在瓶。”王守敬对答道。
郑和浑身一震。
唐朝时,李翱去拜访药山禅师,问他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用手指指天,指指地,问李翱懂了吗?
李翱摇头说不懂。
药山禅师回答:“云在青天水在瓶。”
道是模棱两可的东西,回答自然也是玄学。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王守敬坚守着一个理念:
真正要做的事,对神明都不要讲。
否则会凭空多出一些障碍来。
在浮世繁华中,如归隐静谧山林。
一切物欲皆退散,只在凡尘修静心。
郑和思绪翻涌,用王守敬的诗,给老师姚广孝写了一封信。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生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许这是最好的阐释。
姚广孝常伴青灯,亦能登临庙堂之上。
他心如止水,直到朱棣亲临。
“老和尚啊。”
“你说咱真的做错了吗?”
朱棣目光悠悠,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唯有在亦师亦友的姚广孝面前,朱棣才能够卸下防备,逍遥片刻。
这也是为何朱棣一定要姚广孝上朝的原因。
没有姚广孝掌控局势,朱棣总觉得会不安。
姚广孝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一定要知晓天下大势。
他不说话,他不进谏,反而是好事。
真到了姚广孝开口的时候,朱棣的危机也就到了。
“陛下做错了什么?”姚广孝明知故问道。
“咱这刚登基,又是江南发大水,又是河南闹灾荒。”
“这个江山,真的如此脆弱不堪吗?”
朱棣都快怀疑人生了。
京师流言大起,无论怎么抓,都抓不完造谣者。
建文余孽,还有一定的势力。
“怎么。”
“陛下害怕了?”
姚广孝眼神淡然。
“若能使大明强盛,朱棣不在乎骂名千载!”
朱棣陡然拔高了声调,自信澎湃。
“这就对了。”
“有什么好忧虑的?”
“江南发大水,夏原吉前去处置了。”
“河南大灾,郁新马不停蹄地赶往。”
“朝廷的效率,快了十倍不止。”
“这就是陛下对天下的掌控,如在股掌之间。”
姚广孝坐定,宛如一座巍峨的泰岳。
朱棣看了,自然而然生出一股“安心”,前所未有地平静。
“只有坐在那个位置上,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皇位之上……孤家寡人。”
朱棣的感慨,由心而生。
“陛下心中,可以有圣贤的宽仁,但肩上承担着为君的责任,就必须有主宰天下的铁腕,绝不能心慈手软。”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因循守旧只是穿新鞋走老路。”
“宁波府新政,已经为陛下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还不是王守敬能力的极限,只要陛下给予足够的信任,何愁接下来的道路,不会变得平坦?”
“此次治理江南水患,宁波府给予的帮助,还少吗?”
“朝中非议,何须理会。”
姚广孝将弟子郑和的书信,递给了朱棣。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生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若不是此间有一种逆天拔宇的气势,朱棣都以为这是姚广孝的诗。
姚广孝功成以后,早就收敛了锋芒。
“发僧”很显然也不是姚广孝。
“收拾河山亦要人啊!”
朱棣感慨一声,接着道:“王守敬要离开宁波府八个月,难免会有臣子觊觎宁波知府的位置。”
“老衲要游历江南,看看这人间,不知陛下准不准?”
姚广孝淡然自若,却在朱棣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无欲无求的老和尚,静极思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