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最新章节!
一成利。
在大明算是良心了。
高利比比皆是,还不容易从精明的商贾手中借到。
一个信息差,就能获利几成,甚至好几倍。
市场很不稳定。
“万一百姓还不上怎么办?”廖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这一策略,看似在帮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很有可能祸国殃民。
王安石变法,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房子交回,账消。”
“市舶司不会继续追责。”
王守敬点到为止,廖镛、廖铭皆松了一口气。
市舶司出钱,宁波府出土地,为劳工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家。
就算劳工偿还不上市舶司的借贷,也还有退路可走。
大不了回乡下去,最多白忙活几年罢了。
咬咬牙坚持下去,可以获得一套城里的房子!
人生。
不正是如此吗?
王守敬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造福百姓。
而是绑架朱棣的内府。
市舶司的钱,就是朱棣的钱。
试想一下,市舶司借出去一千万两,一年可以获得一百万的利息。
十几年下来,绝对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哪一天,朝廷断绝了市舶司的贸易,会引发什么样的动荡呢?
一来,市舶司的千万级利润没了。
二来,百姓没了港口的工作,还不上借贷,只能交还宅邸。
到时候宁波府房价还会大降,注定人财两空。
朱棣的内府,将会趋于崩溃。
一年损失两千万两左右!
这都快赶上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了。
朱棣舍得割肉吗?
朝廷舍得割肉吗?
那些嚷嚷着禁海的腐儒,还有叫嚣的空间吗?
王守敬这一举措,能够延续市舶司十几年的运营。
即使朝廷不全面开海,大明也不会失去对外交流的窗口。
王守敬绑架了市舶司、宁波府、百姓、朱棣的内府、朝廷的国库等等。
谁敢动一下,就彻底崩盘!
这一招很阴险,很残酷。
百姓最无辜。
所以王守敬给他们留了退路,心中存续着良善。
百姓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很低的。
市舶司运营失败了,他们白白工作几年。
市舶司运营成功了,他们可以跟着喝一口汤。
王守敬的规划,将形成一种循环。
宁波府的改造,怎么可能只为了套牢穷苦百姓。
王守敬真正的目标,还是那些大商贾。
他们吃到了市舶司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宁波府的房子,已经不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百姓的房子,大概两三百两,就到顶了。
针对大商的园林、别墅,价格可是上万两。
这样的收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最符合王守敬的期望。
宁波府率先执行了朝廷的国策,禁止民间的耕地贸易。
私自买卖土地,是违反大明律令的。
这时候一处豪华的宅邸,更显得弥足珍贵,能够突显大商的身份。
王守敬将自己的规划,一五一十陈述出来。
廖镛、廖铭负责完善,他们也品味出来了此策的妙用。
此次城内土地改造,将为宁波府带来丰厚的利益。
初始资金,由市舶司垫资,以及向商贾们集资。
宁波府的房价上涨,商贾们是最敏感的,感触也是最深刻的。
这里面能够赚取的钱财,一点也不市舶司少。
在利益面前,他们根本禁不住诱惑。
趁着市舶司运营不足一年,宁波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必须占据机会。
跟着王明州走,一定能够赚大钱。
这是坊间的传闻!
很真实。
他们甚至不需要毒辣的眼光,只要选择相信王守敬。
王守敬为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哪怕后知后觉,都能挣到钱。
这就是王守敬在商贾中,独特的魅力。
王守敬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折,名为《宁波府三千万两的土地改造计划》。
他仔仔细细地检查后,派人送往京师。
奏折中着重谈了投入、产出,多久见效,朱棣能够获得多少钱。
有些隐秘的话题,王守敬只藏在心里。
总不能说,他要绑架圣意吧?
朱棣收到奏折后,犹如神雷天降。
本以为市舶司足够挣钱了,王守敬安安稳稳地发展市舶司就好了。
没想到还有这么挣钱的生意!
“王守敬发现了宁波府房价的上涨,从中窥探出这么多的门道。”
“是奇才,还是祸乱天下?”
朱棣满脸不可思议,呼吸都有些急促。
对比句容的发展,王守敬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他在奏书中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当时就是因为没赶上句容的“房地产建设”,结果导致官府少了一大笔税收。
而今绝对不能再错过宁波府了!
王守敬在《宁波府三千万两的土地改造计划》中,立下了军令状。
如果朱棣不能躺着赚钱,所有过失他都一力承担。
对于朱棣而言,就算王守敬失败了,那也是一府之地的动荡。
大明这么大,一府算得了什么?
朱棣完全有足够的实力、魄力,镇压一切。
他找内阁研究了一阵子,解缙非常赞成这样的方案。
“王知府说得很对。”
“商贾有了钱,就必须进行收割。”
“所谓的收割,不能用残酷的手段。”
“宁波府的地产,为商贾们所青睐,朝廷能够从中获利,补充国库。”
“何乐而不为?”
解缙看到王守敬的奏折,也很震撼。
夏原吉的能力,在六部之中算是非常拔尖了。
可他执掌户部,搞钱的能力竟还不如一个知府!
怪哉!
怪哉!
解缙知道王守敬的为人,一定不会信口开河。
此次宁波府的土地改造若是成功,他一定举荐王守敬回京,入户部。
如果因为资历不够,无法任户部高官,也必须安排王守敬入内阁。
这样的绝世英杰,绝对不能埋没!
“臣下以为,此策可行。”
“只是兹事体大,朝廷必须予以监管。”
杨士奇出列,深施一礼。
“不错。”
“王守敬这人,能力足够,也很有胆魄。”
“朕怕他上了天,下不来了。”
“哪位爱卿适合前往宁波府?”
朱棣环顾一圈,起初目光落在解缙身上,又转向了杨士奇。
解缙还要修书,不可轻易离开京师。
杨士奇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