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加封

江谨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长安风最新章节!

    韩朝宗脱出而出地回道:“臣以为刑部尚书李适之在公克勤,嘉贞近名,朝野内外赞誉颇多,可为左相。”

    李适之乃太宗皇帝废太子李承乾的亲孙,和李林甫一样同为李唐宗室,颇有才干,在刑部尚书任上却是做了不少事情。

    李隆基有心挑拨李林甫和李亨相斗,乐得看见亲近太子的李适之担任左相。于是点了点头回道:“李爱卿治政宽和,功绩颇多,确实堪为左相,众卿以为如何?”

    李隆基表面上是询问众人的意见,实际上心里已经否决了姚奕,认可了李适之。李林甫何等机警,最擅长的就是顺风使舵,纵然他心里再不愿也不会公然和李隆基唱反调。而李琮的庆王党中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合适人选,没有必要为此惹了皇帝不快,于是也闭嘴不言,算是同意了下来。

    李隆基见殿中一片沉静,于是宣布道:“既然众卿并无异议,那左相一职便由李爱卿担任,即日起李爱卿卸去刑部尚书之职,任职左相兼兵部尚书。门下省即刻起诏。”

    “臣李适之谢陛下隆恩。”新任左相李适之大步走了出来,躬身跪拜,激动地回道。刑部尚书和左相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实际上却如隔天堑,跨过了这一步,从此他李适之也是大唐朝堂中最顶尖的大人物了。

    而与李适之同样高兴的还有太子李亨,李适之虽然不是太子党人,但他和李亨、韦坚、皇甫惟明等太子党人关系极好,有了李适之担任左相,他在朝堂中势力的发展也就方便了许多。

    左相之位已定,此次朝议中最大的利益已经被太子党分得,其次的便就是李适之留下的官位,刑部尚书一职了。

    刑部尚书乃刑部主官,掌管整个大唐的刑狱诉讼,权力极大,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其中又以在朝中势力相对单薄的李琮为最。

    左相一职庆王李琮手中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故而没有相争,但对于刑部尚书之位李琮却是志在必得的。

    李林甫官拜右相,兼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又都是他的党羽,兵部尚书方才又给了与太子李亨一向交好的李适之,工部陈希烈虽然各不相帮,但却是一株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可以说,朝廷六部之中没有一处是李琮的势力范围,所以李琮对于李适之升任后留下的刑部尚书之位已是垂涎已久。

    大理寺卿裴敦复为官近二十载,熟悉刑诉,又与李琮走地很近,自然就成了李琮最为中意的刑部尚书人选,为此,李琮还送出了许多珍贵古玩,希望高力士在李隆基的面前多多美言。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李琮还没来得及展开他的布置,一封自剑南而来的战报便打乱了他的步子。

    “启禀陛下,自剑南来的急报,请陛下御览。”一个身着朱袍的御前太监跪倒在地,恭敬地呈上了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急件。

    信上插羽名之羽檄,自古有之。随着羽毛数量的不同,紧急的程度也不同,三根羽毛便是最高级别的了。

    高力士见了这封信件,连忙走下丹犀,从御前太监手中接了过来,奉到了李隆基的手边。

    李瑁出征已经两月,此时传来急件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是唐军战胜,李瑁派人前来报捷;要么是战事不利,李瑁上书请援。此次李隆基派遣李瑁督军,对于李瑁的看重已经不言而喻,所以这信件中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对以后的朝堂产生极大的影响。

    只是不知怎的,李琮看着李隆基手中的信件心里却咯噔地跳了一下,感觉莫名的慌张。

    李隆基从高力士手中接过信件,立刻拆开了信件,快速地阅览了起来。

    “父皇恭安,儿臣李瑁谨奏:蒙父皇信任,授儿臣剑南节度使之职,总督剑南军政。自两月前,儿臣奉命远征,儿臣自知愚钝,恐负父皇重托,夙兴夜寐,不敢轻矣......”

    李隆基逐字逐句地看着,起初表情还算寻常,但随着慢慢看到了后面,看到李瑁轻骑绕后,火烧军粮,在看到击退莽布支,重夺安戎城,脸上的笑意越发地浓重了。

    “我儿壮哉,一身是胆,亲率两百精骑火烧吐蕃军粮,一举击溃吐蕃二十万大军,重夺安戎城,真乃我李家麒麟儿。”李隆基手中扬着书信,志得意满地对众位朝臣笑道。

    李隆基之言一出,朝堂中立刻炸开了锅。

    以少胜多不说,还亲自率军烧了吐蕃的粮草,一举击溃吐蕃二十万大军,收复了丢失近百年的安戎城,单论战绩而言,这已经是近年来大唐外战的最好成绩了。有儿如此,也难怪李隆基会这般得意了。

    方才还志得意满的李亨脸上顿时憋得一片赤红。他才是太子,才是最应该继承李隆基帝位的人,李隆基在众臣面前这般夸耀李瑁,李亨的心里脸上如何能过地去?

    不过此时,无论和李瑁关系如何,心里是愿意不愿意,众人都出言恭贺了起来:“陛下圣明,寿王勇武,吐蕃蛮夷之国也敢捋我大唐虎威,实乃自取灭亡。”

    李隆基一向最重边功,此次李瑁地胜利着实为他大大长了脸,李隆基将信件交于高力士之手,吩咐道:“为记我朝大胜,即可改安戎城为平戎城。大将军,将此捷报交于众臣之手,相互传阅。”

    “诺。”高力士接过信件,走下了丹犀。

    信件在众臣手中传阅,众人心里心思不一,其中最为激动的就要数卫尉卿杨洄了。

    卫尉卿掌管卫尉寺,乃九卿之一,主掌大唐军器仪仗、甲胄兵械,权责颇大。不过这杨洄除了卫尉卿一职外,还有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身份: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李淑的驸马。

    杨洄因为咸宜公主的原因,一直在为武惠妃还有李瑁效力,早些年间还未武惠妃设计陷害了前太子李瑛等人。

    可以说,杨洄算得上是根正苗红的寿王党了。

    待到众人传阅完毕,杨洄即刻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寿王击退吐蕃,收复安戎,扬我大唐国威,理当重赏。”

    李隆基本就有心培养李瑁制衡李亨,杨洄的话正中他的下怀。

    李隆基点了点头,高声道:“寿王率剑南上下大败吐蕃,于国有功,传朕旨意:授寿王上柱国之衔,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加封地三千户,照领剑南节度使之职,赏银万两;封章仇兼琼刑部尚书,加殿中监,赐金鱼袋,赏锦缎一千匹;封马左武卫将军,加正四品宣威将军衔,协助寿王治理左武卫军务;封武彦平秦州都督,加正五品宁远将军,掌秦州军事;有番将翟都局弃暗投明,降我大唐,协寿王火烧军粮,封归义侯,食邑三百户。其余一应人等册封均按寿王之意照准。”

    捷报入京,庆王原本志在必得刑部尚书也旁落他人,落到了章仇兼琼的手中。

    听着李隆基的旨意,李琮的眼中满是厚重的阴翳,写满了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