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最新章节!
这些纸币很快就按照整个有间商城的股东名单快速分发给了下面的所有股东。
拿到纸币的股东们都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自己手里面的纸币,它比殿下有间商城那兑换券可是要精致的太多了。
首先正反面都有着详细的花纹,正面的最中间有一朵精致的彩色牡丹花,而在牡丹花的上面则是印刷着一组数字,由殿下发明的数字。
数字的下面则是由汉字书写着它的面额,除此之外在它的正上方则是有一行小字:大唐帝国中央钱庄。
在这行字的左侧有一个圆形的类似于国旗的图案。除此之外,就是在左下方和右侧都有一连串的字符,这些字符和殿下发明的那拼音字符是一样的,由拼音字符和数字组合而成的,并且每一张似乎都不一样,似乎是一些独特的编号。
而在它的背面让众人惊叹的是一副长安城的缩影图,应该是画好又印刻好最后印刷上去的,只是如此细致的印刷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背面也同样有着各种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整个货币非常的精致,至少在今天之前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东西可以印刷的这么精致。
“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日后推出的纸币,当然你们习惯用就用,不习惯用也可以使用白银和铜钱,大唐中央钱庄随时都可以兑换,不过大唐海运商行和我名下的所有商行是会使用这种纸币的。因为它更方便,尤其是大规模采购的时候,它的好处不用我跟你们多说,你们比我清楚。”
李恪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然后就又叫出来了中央钱庄长安城分行的负责人,让他给介绍了一下中央钱庄目前的其他业务。
尤其是针对大客户开设的支票以及汇票业务,这两项他相信肯定是有人这么办的。
支票和纸币怎么说呢,看起来是一样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处。
相对于纸币,支票有没有人用,那李恪就不管了,尤其是支票的兑换账单是可以查询的之后,李恪相信很多大家族都会感兴趣的。
未来几天甚至一两个月之内肯定有相当多的人是要来钱庄兑换成为白银的,不过李恪也不在乎。
而且这个消息随后也会向整个大唐通过大唐周报的方式迅速扩散,而各地的大唐中央钱庄也早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业务,他们都是选择在了这一天同时开业。
不过其他的城市里面,当地的大唐周报也会同步开始宣传唐元这种货币,但是并不强制大家使用,你们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拉倒。
反正纸币刚开始李恪就根本没准备让百姓去用,而是专门针对商人,大家族,门阀世家的。
人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贱的,你越是强行让人们使用某种东西,人们反而会觉得这玩意是不是有什么后遗症,但是如果你越是不在乎,反而会有人越是想要试探着尝试一下,这东西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当然,仅仅是纸币的兑换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些消费的场所商行愿意收才行,而李恪名下的悦来商行自然是第一个时间跟上的,悦来商行遍布大唐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虽然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小商行,但是只要他们支持纸币,那后面使用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短时间内这些纸币也主要是针对有钱人的,反正暂时也影响不了大唐的货币局面,也算是给后面的纸币大规模普及积累经验。
就像是李恪所想的那样,中央钱庄在大厅各个道开设的店铺,其实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哪怕是当天各个地方的《大唐周报》都同时报道了这件事,并且对纸币的知识进行了说明。
而且未来很多期的大唐周报会一直腾空一个版面进行纸币相关知识的说明和普及,一些关于纸币介绍的印刷信息更是会贴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说明。
大唐周报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但轰动是因为普通人的讨论,但讨论归讨论,当他们听说秦王殿下推出的纸币最小的额度都是10贯钱,那就跟他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了,这些普通人自然也就是讨论个热闹。
而那些门阀世家和商人相互之间更多的是观望,反正朝廷也没有要求他们一定使用这个东西,用不用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但有一个地方不一样,那就是岭南道,广州府。作为第一个改革商税的道,岭南道这里可以说是李恪影响最深的地方,因为这里几乎所有的门阀世家商人都跟李恪绑定在了一起。
光是一个丽质港就让这些当地的家族吃的是盆满钵满。
所以当中央钱庄成立并且正式对外营业之后,不少商人就跑了过来,他们倒是也没别的意思,就想看看这个纸币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不少商人直接拉着银子和铜钱就过来兑换了,他们兑换的数量虽然不多,可能也就是数百上千贯。
但兑换了就是兑换了,而兑换了之后,这纸币的优势之处很快就有人体会到了。至少想去有间客栈这里吃饭的话,那就不用携带那么多的铜钱了。
而李恪在这岭南道的影响力可是非常大的,这些商人之间很快就习惯了用纸币来进行贸易,确实方便太多了。
中央钱庄的出现对大唐开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对一些事情却根本是毫无影响。
吐蕃、卧桑部。
五天的时间几乎是一晃而过,在这五天之内,桑亚他们已经迅速完成了队伍的整理和约定。
按照多吉先生教导他们的,殿下说,人之所以从远古时期进化到今天的地步,编组从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编组对战争同样有着巨大的加成。
桑亚他们刚开始并不懂,不就是一个编组吗?能有什么用。
但他们虽然不懂,却愿意相信多吉先生,相信殿下并不会欺骗于他们,他们虽然不懂,但是他们只需要去做好了。
他们以往在学习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按照居住的距离远近,关系等等分成了一个个小组,三个人为一个小组,然后三个小组组成一个人数更多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