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拼搏

鲨鱼禅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贸,市也。”

    京城,进奏院内有院士捧着一本新刻《尔雅》,很是玩味地环视四周。这几日进奏院又发起了一个案子,关于地方雄州的“市易权”。这个不是对内的交易,而是出口贸易。

    原本这个权力,是由朝廷统一调剂。哪里定市舶大使,哪里没有,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毕竟,“勾连中外”这个名头,不好听,容易被上司喊一句“借汝项上人头一用”。

    而且李唐皇帝有个小黑点儿,当年从突厥那里借过力。这事儿当然现在是揭过去了,可是为了捞钱发财,那微妙的“唐人主义”冒了出来,事情就有点不好说。

    汉人包容力极强是不假,可有什么事儿,记事本上都会记下来,隔个一百年两百年,早晚是要翻本的,而且是变本加厉换回去。

    这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就源远流长的民族。

    “这个案子,怕是不好过。”

    “所以改个名字,好听有些。”

    “市易改贸易,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嗳,话不能这么说。”

    进奏院内有人笑了起来,“大家一起自欺欺人,那就不是自欺欺人。”

    “……”

    道理很正确,就是听着不舒服。

    “民族主义”并不是朴素的“爱国主义”,也不是什么“爱国心”。它是一体双面的,有进步的一面,自然也有破坏力极强的另一面。

    当它的破坏力对外时,那末,唐朝权贵对外剥削的疯狂,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包装成一种对内的“美好”愿景。

    这个愿景就像是一个泡泡,当唐朝无力继续扩张的时候,就会砰的一下爆炸。且未必是由外而内,很大概率是由内而外。

    只不过万幸的是,这个时代地多人少,唐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大物博”。哪里的土地有价值,哪里的土地投入成本过高,朝野内外,皆有一本账。

    “往后十年,只要丁口繁盛,这行市,就是不愁的。”

    “总有人愁的。”

    “那这个案子……可要游说哪位阁老?”

    “除了阁老怕是不够啊。”

    能在进奏院内大嗓门嚷嚷的,都不是菜鸡。这光景,背后金主们早就跟他们交了底,只要案子能过,钱不钱的都是无所谓。

    至于愿意砸钱的,自然都是天下间贸易繁盛的地上雄州。

    苏杭、淮扬、武汉、广交……谁都想自己搞点小金库。原本这些地方就有市舶大使,但市舶大使那是中央的,跟他们地方有个屁的关系。“贸易权”到手,这钱,才是真正到了地方走一遭。

    否则按照眼下的体制,越是发展,越是繁荣,也就越只能干瞪眼。

    “皇后陛下既为女中尧舜,自是明见万里。”

    “……”

    “……”

    总有老铁讲话太直白,只是皇后的胃口有多大,五百多条恶狗都是心里没有底。因为皇后财雄势大,地方雄州上,除了武汉的某条狗王,还真没有能跟她“斗富”的。

    连“国库”都有渠道把钱掏出来放皇后的小金库,跟她“斗富”,这不是找抽么?

    但是进奏院的院士们自从来了京城之后,也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皇后有口皆碑,从来都是收钱就办事。

    这一次搞地方的对外贸易权,弘文阁诸学士的游说资金是能估的,毕竟已经有了经验。但皇后那里,没有标准。因为皇后有时候要的不仅仅是钱,兴许还有别的东西。

    有厉害的进奏院院士琢磨着“女中尧舜”,便想了个主意,找了几家会馆,一起坐下来开会。

    “诸君。”

    扬州进奏院院士冲四周拱了拱手,“女中尧舜,不能全靠说的。依老夫愚见,地方百姓,当有所表示啊。”

    “总不能立个生祠吧。”

    “诶?!”

    “嗯?!”

    “……”

    “……”

    说话的那人忽然慌了:“我就是这么一说,可不是我首倡啊!”

    毫无疑问,他随口这么一说,大家还真就这么想了。

    这个可以有啊。

    真的可以有啊。

    脑洞一开,众院士脸皮先放下,就开始琢磨着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拍马屁。钱……皇后陛下当然是要的,可这名声……她老公都要“千古一帝”,她混个“千古一后”,可以理解。

    再说了,县官不如现管,皇后现在“垂帘”,皇帝老子反正也纵容着,连太子都没召回京城,可想而知,这大唐的夫妻店啊,还得继续开。

    有人琢磨着从佛门入手,比如说“鸠摩罗什”的套路往皇后陛下身上靠。皇后有天生的菩萨相嘛,整个当代观世音,靠谱!

    但有人就反驳了,我大唐本就是地上神国,要你个鸡儿的宗派来蹭热点?还是整个硬菜,上生祠。

    也有跟阿罗本老神父关系近的,弱弱地扯了一嘴“圣母皇后”,当场就被扇一旁让他闭肛。

    这些个地上行者实在是不上档次,吹的牛逼再大,大唐还不是把他们摁在地上摩擦?

    不够给力。

    “要是能和当年铁杖庙一般热闹,便是妥帖了。”

    “怎可能,当年那是‘礼义’之争,朝堂讲礼,江湖称义。乃是非常时期,岂能复制?”

    麦铁杖封神一事,中央朝廷就是个不反对不支持的态度。当然实际上,就是默认发展。

    效果也是斐然,江湖上对朝廷的“忠诚度”大大提高。铁杖庙后来还延伸出了麦公祠,围绕这个朴素的“忠义”观念,社会上的恶性事件显著降低。

    时代是发展的。

    吃第一只螃蟹的人肯定比后来吃的要被人记住,麦铁杖的套路,没可能放在长孙皇后身上复制。

    除非她死了之后,还有人要拿她做文章,但基本上都是后来的皇帝或者外戚才会这么干。

    “此事还需细细思量。”

    “不若前往扬州,询问‘李狂人’?”

    “有理!”

    李奉诫在院士们心中的地位极高,而且让他成为院士的呼声极高,俨然就是只要“李狂人”成为院士,就是进奏院的扛把子。

    实际上也是如此,江左江右江南江北,李奉诫的名声非常响亮。“门生”更是遍布各行各业的巨头,诸多会馆的当家人,都要卖他一个面子。

    以前说李奉诫,那是“李凉州”之子,现在说到李大亮,那必须是“李狂人”之父。就算李大亮现在是工部尚书,那也是差点意思。

    扬子江入海口的笔杆子,绝非是浪得虚名。

    换别的利益,未必会去请动李奉诫,但事涉地方雄州的对外贸易权,钱袋子厚不厚,地方乡贤们昂首期盼,掏钱给李奉诫润笔,根本是不在乎的事情。

    不多时,地方个会馆的话事人以及淮扬进奏院院士,就联袂到了扬州,在扬州都督府长史的陪同下,一起前往“李狂人”的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