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引水工程

小灰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食王传最新章节!

    第二六二章引水工程

    建州的田都已经chā了秧苗下去,农户们又都闲了下来,因为看水啊,驱赶鸟雀呀这些事情,孩子们在白天去河里抓鱼,去野外寻菌挖白蚁的时候,或者说赶了牛羊出去放着的,就可以去做,大人们只需要在夜里,睡到田间搭好的棚里,晚上起夜那么一次两次的去看看水就行了。

    秧苗在刚chā下去的时候,对水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田里的水不能太多,太多了,根系没法呼吸,太少了,那刚chā下去的根本来就受了伤,自身修复都勉强,还要供水供养分给叶子,负担就更加的重,虽然不至于说倒伏了,但生长速度肯定要变慢,一天慢那么一点,日积月累的下去,搞个不好秋收时间就要延迟,要是突然来个大秋寒,那这一年就几乎白忙乎了。

    所以,秧苗chā下去之后,几乎家家都会有人在夜里守在田里,半睡半醒的,只要田里的水流声一不对,马上就要起来,或是开垄放水,或是闭垄蓄水。因为你不能保证地势比你高的别家是不是在放水或者说在蓄水,要是上游的田突然一个晚上放起了水,你自己的田这一整晚泡在水里,第二天再从家里赶来的话,那就只剩下了哭的份了。

    不过,因为白天有孩子帮着,或者说托了邻田的人,几家合在一起,轮流着照看,所以白天的时候,大人们就有了空闲的时间。

    因此,王况决定实行他的供水计划,水车已经让木匠做好了,城北那条小溪的上游,王况也已经让林明派了衙役去挖了上下两个挨在一起的大水潭,上面水潭的水流下来形成一个人工瀑布,不过却不是直落的,而是有个差不多四十度的倾斜角度,这样水车正好架上去,和那斜坡将将相切,水冲到水车的时候已经和上面的水潭有了近五六尺的落差,这样的冲力,就能带动比较大的水车旋转起来了。

    这条小溪是从北山上的几眼泉流下来的,几眼泉汇聚成这么一条小溪,就是枯水季节,这小溪的水流也是不会减少的,王况特地让人上山去检查过,说是沿途基本都是灌木丛生,没有住了人家的,而且在山上的小溪流还是在一个山涧里,两边都是一两丈高的绝壁,走兽绝对没法下去饮水,这就保证了水源的清洁xg。

    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那小溪边上筑起三个大水池,水车车起来的水就注到水池里,三个池,一个比一个低半尺,最高的一个池蓄车上来的水,水从第一个池底上开了的一排大孔和中间装满了细细的河砂的池子连通,水从下面往上渗,然后就通过缺口注到第三个池里,算是起一个简易的过滤作用,把水中带的泥砂和落叶什么的拦住。第三个池中间靠底部的地方则开了一大排的孔,竹管直接chā进去就可以放水出来。

    设计图已经jiāo给了林明,让他安排人手去做,林明早就在王况说要给城里引水,省去人们去井里提水的麻烦后,就已经跃跃yu试,这可是个政绩工程,而且是真真切切的为民谋利,能给他加分不少的,他还记得王况的承诺。

    砌个池子,并不需要很多人手,有三五个人,几天就能完成,材料都是现成的,烧城砖的窑还没撤掉,让他们烧一批来就是,砖缝的粘结,自然就用的土办法,糯米加ji蛋加石灰再加点粘土,就是被水泡上个一两百年,也不带散架的。

    至于说从砖上慢慢渗透出来流下来的水,也没làng费,池底下四周都要挖了沟,渗透出的水都被沟引回到小溪流里,免得时间一长,水渗透多了,将池底的地基给泡烂了。

    引水的竹管是个烦,这竹管必须要用到三年以上的老竹,而且是要伐了放家里干了没裂缝的那种,嫩竹虽然被水一直泡着,是不会开裂,但竹太嫩,经不起泡,三五年时间就要换一批,还不如直接用老竹,用上个十几年,只要没有人为去破坏,都没什么问题。

    为了保证节水,不至于让那些人家在水缸满了后,水还一直的流淌,所以在城里还需要再建几个蓄水池,城外引来的水都注到水池里,各家需要用的水就从水池里引,从水池往各家引的管就都是全程密封,各家只需要在水缸里的水满了后,用个软木塞将竹管堵住就行,要用水了再将塞子一拔。这样全程密封的好处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喜欢飞高的鸟雀跑水管那饮水,把鸟粪嗬到水管中,同时,也能防止有小孩子恶作剧,将砂土扬到水管里面。

    所以这就要求老竹是不能开裂的,干的老竹没裂缝,一泡了水就更加的紧实,更不容易开裂了。

    几根老竹好找,但是这引水工程,王况算过,从水池到城里,有一里地,一排十根竹管,就算每根长一丈三米,太长了,竹梢就太细,截面不够大,再加上接头的重叠部位,光城外就需要近两千根老竹,城内需要的就更多,还要考虑到给以后增加的住户预留接口和水道,总的算起来需五千根以上的老竹。

    还是黄良这个老狐狸有办法,不光建州有竹啊,周边的州都有,因此,除了发文让各县收集三年以上的干竹外,又给饶州,汀州,衢州等几个州发了函,说是宣德郎正要找三年以上的不开裂的干的老竹,数量不少,宣德郎正头疼呢,若你是你们谁能帮宣德郎解决了这个难题,尤其是能直接将老竹的竹节都打通了送来,那,后面的就不用某来细说了吧

    黄良这个老家伙,最近两年总是喜欢打着王况的旗号去要挟周边的州县,而且是一试一个准,试得他都用上瘾了,要不是王况提醒他,总是这么下去,怕是对他自己的官声不大好,不然恐怕现在在周边州县的父母官印象里,王况就成了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了。

    黄良并不是没有能力,总的来说,建州在他的治理下,还算是不错的,想想下,才归唐多少年,建州的人口就有了八万,比起饶州衢州这些早就归唐的还多了许多。这里面,固然有建州基本没战事的原因,可也是和建州这几年的安定,没什么恶霸痞子有很大关系,流民一来就不大想走了,这么些年,欺男霸nv的现象几乎就没在建州发生过一起。

    黄良欠缺的只是经济能力,尤其是经济全局观,不光是他,几乎全大唐,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后面恐怕还要再加上那么一两个九上去的官员都没有经济大局观的意识,这和他们所受的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长久以来,中原不管是哪个朝代更迭,摆在当局面前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温饱问题,他们的努力方向也都是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是一直都没解决的问题,所以也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考虑解决温饱之后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只要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一个摆着的现实,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去思考,去mo索。

    这不,在王况的熏陶下,几年时间里,黄良就已经很是掌握了许多挟利相bi的伎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都是用的经济利益当筹码,也懂得什么时候用什么政令去引导人们去做什么事情比较赚钱。但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现在也学会了王况的成本核算办法,事先都要算计一番,这么做到底合算不合算,然后再来做决定。

    在建州的发展里面,王况起的只不过是起一个捅窗户纸的作用而已,他往往都是把窗户纸捅破了之后,就撒手不管,其他后续的工作,都是黄良和林明他们来完成。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等建州升格到了上州,就再也用不着王况去当那捅窗户纸的手了,黄良他们到时候的经济头脑,就能达到在大唐众官员里数一数二的地步,当个户部或工部shi郎,估计都能胜任。

    只是想要当尚书,那可不光是会懂经济,会搞经济这么简单,还需要会一些官场上的滑头,在这点上,黄良应该是足够了,林明还欠缺不少锻炼。

    但王况不是李老2,他可没权力说谁谁谁能当什么官,要真的敢这么说,估计王况今天一说,俩月内,千牛卫或许不会向明锦衣卫一样杀上mén来将王况押解进京,大刑伺候;但至少,王况就得自己主动进京里去请罪,解释个清楚,不然旁人听了,会想,哦,你这么说什么意思,难道是还想替陛下做决断或者说,你想反了

    也只有对林明,王况敢跟他打包票,一定要让他当全天下品级最高的县令,这么说可是有根据的,那就是依据了惯例,不管是哪个州县,除非是在紧急情况下,只要这个州县升格了,在升格的三次课考结束后,原来的县令都还会留任至少一任,以稳固了原来的成绩,然后再将其调派到其他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林明现在已经是升格了的中县县令,已经是从七品上,比王况只低了一级,等到今年的课考完,还要再升一级,等到第三次课考合格,那就是真正的正七品下的县令了,要是三次的课考都是中上,就又能再升两级,成为比王况还高一级别的正七品上。

    林明是已经得到了一次的优,只要王况在,另两次的中上也是没得问题的,所以,林明对自己能到正七品上是绝对的有信心。在这之后,他还有四年的任期。

    短期内,王况是有把握让建州堪堪的升到上州,但那也只能是上州的末游,但要是想和淮扬和关中一带的州比,还是有极大的差距的,打个比方,和考试一样,如果下州是60分以下,中州则是6080分,而上州是80分以上,一个人想要把成绩从不及格升到及格,比较容易,从将将及格到拿80分,也比较容易,可等你上到了80分,想要再快速的升上去可不容易,每前进一步要付出的努力就是从不及格到及格的努力的许多倍。

    建州几个县,发展是参差不齐,有的州的资源优势还没显出来,比如建宁县,莲子还没有大卖,瓷器的品质也没搞上去,王况没那么大的把握,可建安县不同,本身就坐拥了州府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又是占了全州一半的人口,外来的流民又几乎东家是首选建安作为定居地的,行商也都是先跑到建安来,然后才会考虑到下边的其他县去。

    单从人口上来论,建安已经不比一般的上县少,所欠缺的,就是税收不够,这主要和地方偏远有很大的关系,除了茶叶外,在王况来之前是几乎没什么特产,现在王况来了,眼看着亩产今年就可以翻番,又将许多只有建州才有或者说只有建州产出的是最好的东西都开发了出来,然后都是从建安开始发卖出去,以后往来的行商就会更多。

    所以,王况有把握在四年之内,将建安从中县升格到上县去,同样,也有把握让建安在升格到上县后,林明的第二个任期内,让建安直bi长安县和万年县,从而为林明再争得四年建安县令的任期,接下来自然就是赶超长安,万年和洛阳县了,那么,林明也就能轻易的升到比长安万年县令更高的品级上去。

    为什么不让林明调到新的岗位上去再升,王况有他自己的考虑,首先是不知道李老2会给林明一个什么新的职位,要是让林明去吏部,那王况就帮不了什么忙了,估计林明的仕途最高点也就到此为止了;其次是,如果一个县令,能在几个任内,将一个下县一路不停的升格到上县,然后又在人口远远不如的情况下赶超了长安和万年这两个人口bi近百万的县长安人口过百万,那是指的城内人口,但长安县和万年县除了分长安城而治外,还包括了城外郊区,所以,这两县的人口加起来是超过长安城的人口的,其功绩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就更能引起李老2的关注,既然入了皇帝的眼,那么接下来的仕途,就是没了王况,只要不luàn站队,就也是一帆风顺了。

    若是林明再能mo透了官场上的一切潜规则,登堂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王况敢给林明打包票,甚至如果李老2知道了王况的打包票,王况也绝对能有理由,理直气壮的一条条给李老2摆出来,不怕别人背后说闲话,落井下石。怎么,你们不信那你们也给某找出一个能在三年内将下县变中县的县令来

    黄良的函文果然奏效,旁边的几个州一接到了信,就都大张旗鼓的张罗了起来,尤其以须江县令最是狠,布告一发,说是若能在一月之内上jiāo多少多少的老干竹,就可以免去年底多少多少的税,也就是或,用竹子抵税了。这布告一发下去,都不用一个月,旬日内就收到了近千根合格的竹子,还根根都是打通好了竹节的。

    要说这须江县令也是胆大包天了,竟然敢si自的更改了朝廷定下来的税种,不过他也是有底气的,去年往朝廷发运去的税银和粮食,在si自截留了不少在库里外,还是远超了前年不少,今年,只要天公不要捣luàn,完成任务那是闭着眼都可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一般也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追究。

    试想下,这才大涝过去,许多县都还没缓和过来,在大部分的县都几乎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朝廷怎么舍得去处罚一个能超额完成任务的县令呢,这不是寒了人家的心么

    黄良之所以要特意的提需要打通了关节的竹子,那是竹子的关节很难通,两头的好办,但中间的就很困难,往往还会留下残碎的竹节卡在那里,王况再了解到黄良的打算后,哭笑不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问我啊。或许是大唐时的铁器不大发达的缘故,在农耕上用的铁器很少,所以在打通竹节这个在后世最为简单的问题,就成了难题。

    也恰是因为竹节的难通,从而使得在后世的闽北非常普遍的用竹引水到家里的工程,在这个时候没一家能有。

    于是王况当场示范,让人铁匠铺子打了一细,一粗的两根两尺来长的铁棍,一头打磨成锥形,一头像砍柴刀一样的打个可以套柄的环孔,细的只有大约竹孔的一半粗,粗的则是刚好竹孔粗。套好柄,先用了细的在火上烧红,然后伸进竹管里去一压再一捅,就听到先是嗤的一下,一股浓烟从竹子中冒出来,然后再来一声碎裂声,就通了,取了出来,再用粗的也烧红了捅进去,一下就将竹节全部烧掉。

    一根竹子通完后,从一端向另一端看过去,只见里面是光溜溜的,竹节基本没了踪影。这一下让黄良大呼吃亏了吃亏了,早知道竹节这么好通,就该更狠一些的才是。

    千来根竹子,其实值不了几个钱,竹是草本植物,一年就能成材,只有特殊用途的才会说要两年以上的老竹,所以想要新鲜的竹子,上山去砍,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因此王况倒是没计较黄良说的亏不亏的问题,大不了,以后还了须江县的人情就是,再说了,这须江县去年种辣椒可也是赚不少了,如今为建安做点事,也是该当的。

    竹子收集完,都按王况的要求,只取一丈长截了,这一丈的长度,也正好能够让小头的一端塞到另一根竹子的大头一端里去半尺左右,如此就能一节一节的串起来,只要在接口处的缝隙里塞紧了棉麻,棉麻一泡水发胀,就能将缝隙堵得严严实实的,滴水不漏。

    城外和城里的蓄水池都已经建好,砖缝也都干了,城里的蓄水池周围也挖了一尺来宽的沟,能将蓄水池满了后溢出的水引到池边上的一个用石板砌成的水坑里,这个水坑,就可以让居民们在这里洗衣服洗菜,都是流水,并不怕衣服和菜同时洗的,而且建安人早就有了习惯,一般洗菜的都会跑到建溪的上游去洗,洗衣服的则在下游。洗菜的在洗涤一遍再回家用干净的水一冲就得。

    现在好了,城里有了这么几个水坑,那么在这里洗完的菜就可以拿回家直接烹煮,不用担心因为水是从唐兴那流过来的,上游的水不大干净的问题。同时,有了这么些个遍布了全城的蓄水池和水坑,以后万一哪里走水了,直接用桶来提水就行,省掉了从井中汲水的时间,能更快的将火扑灭。

    架设管道都不难,城北小溪的地势本来就比城里高一丈多,再加上蓄水池又建了有一人多高,这就和城里有了近两丈高的落差,只要保持了进城后的竹管高度超过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的高度,就不用愁线路问题,爱怎么引就怎么引,甚至跨过街道都是可以的。

    但为了美观,王况宁可让水管绕个弯从城mén上过街也不愿意直接跨过街道,弯头也简单的很,一块硬木头,相邻的两面用凿子凿了孔相通,竹管一套进去就得,而且是想要几度的弯头就有几度的弯曲,爱怎么弯就可以怎么弯这样的引水办法,在后世的闽北山区以前到处都可见的,只是近些年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到乡镇甚至行政村,就少了许多。

    因此上,除去引到各家的分管上稍微费了点周折外,从开始铺设管道到全部铺设完毕,只用了一个月,只用了二三十个劳力,就全部完成了,还给以后可能新增的住户预留了接口,有住家了,去县里申请一下,三天之内,就能喝到竹管内引来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