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威望与风潮

孤独麦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晚唐浮生最新章节!

    其实早在建极四年底的时候,东西向的一等国道(两京大驿道)就已经修通到了汴州。但因为战争开支等因素,接下来的动作十分缓慢,两年间向西只通到了渑池县,还没出河南府,向东通到了静戎镇(今兰考东北),也没出汴州地界。

    随后两三年,两京大驿道修得断断续续的。目前西向过了陕州城,继续往潼关方向推进。这一段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地方的拓宽有点困难,需要花费不少人力。

    东向的动作稍快,经考成、冤句,抵达了曹州济阴县。也就是说,汴、曹段二百余里全线贯通,曹州向东通往郓州的路段,也已经完成了三十多里,离定陶镇不是很远了。

    南北向的云襄道,北端继续停留在太行陉口,南端在过方城县后,经博望故城、南阳县、淯阳故城抵达了新野县,正往邓城故城、安养县的方向开进,明年肯定能修到襄阳城外。

    两条主干道,以洛阳为交汇点,实乃帝国基干工程,配上四轮马车,当可造福万民。

    两京大驿道、云襄道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小规模工程。

    西京长安自己就在往邠宁、华州两个方向修路,北京这边则修通了府城到昌平县的这一段——为了方便圣人泡温泉。

    两辆四轮马车先后上了国道,夏鲁奇、种彦友二人带兵在旁边护卫着。

    彼时正是十月,地里的活早忙完了,农人们正在修缮水渠,远远看到大群兵将和两辆难得一见的大型马车时都十分惊讶,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在路旁观看。

    因为有兵将遮挡视线,有人甚至爬上了树看稀奇,场面十分热闹。

    “稍稍散开一些,让人看看。”邵树德在马车上吹着风,高兴地说道。

    走在平整的一等国道之上,四匹挽马拉着,速度简直飞起——他怀疑有20公里的时速了,不过拉货时肯定没这么快就是了。

    赵植与他同乘一车,也十分感慨,道:“陛下,若在前唐,这车定然没多少人用,本朝则有几分可能。”

    “为何?”邵树德奇道。

    “前唐虽然官马、民马众多,但还是不如本朝。”赵植说道:“此皆陛下之功也。前唐官马多而民马少,本朝官马多矣,与前唐不相上下,但民马就远超前唐了。故马价甚廉,很多人都用得起。”

    邵树德点了点头。

    其实在罗马时代,四轮马车就出现了,但随后经历了很长一段的低潮期,使用量固然不少,但绝对不是随处可见的程度。究其原因,和道路状况、成本、技术息息相关。

    四轮马车重新大规模使用,要到欧洲爆发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时代了。

    随着三圃制的推广,欧洲人开始大量种植苜蓿、芜菁、燕麦等农作物,这是马儿的优良饲料,使得民间的马匹保养量大增,马的使用成本终于低过了牛。

    自然而然地,马车开始大批量取代牛车。

    而随着马车的市场份额超过牛车,自然要重拾曾经因为成本问题而被边缘化的四轮马车,于是这种马车的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

    到了17世纪上半叶,即中国明朝末年的时候,伦敦甚至已经出现了载客的四轮出租马车——只在市内服务。

    至于交通状况奇烂无比的市外区域怎么办,那当然是修路了,因为四轮马车的运输需求与日俱增,不修路不行,于是又一步步推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成本问题十分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础。

    四轮马车的优越性明明远超牛车,但就因为马匹稀少,使用成本太高,在12世纪以前一度是牛的三倍,而使得四轮马车几乎绝迹。

    但当三圃制流行整个西北欧地区,马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后,一切就改变了。

    马车出现,先是罗马时代的旧款式,然后不断迭代改进,当金属齿轮、轴承的产量、质量、成本都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后,新的转向装置也出现了,并慢慢取代了旧款马车。

    整个过程不需要你去人工干预,因为干预也没用。你在11、12世纪就上15、16世纪的马车,只会让这种事物消失,因为当时马车的地位并不稳固,这样高昂的成本、低下的产量,只会让人们继续使用牛车。

    就贵族、皇室那点订单,不足以推动产业的进步,因为量级完全不够。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很稚嫩,没有什么通用零部件来为你降低成本,这样下去只会扼杀新生事物。

    “其次……”赵植继续说道:“此车若载客,可选跑得快的挽马,或用四匹马来拉。若拉货,可选走得慢一点,但力气大的挽马。前唐没有选育过马种,在这上面差了一筹。陛下三十年倾心马政,硕果累累。在这件事上,前唐列圣没有一位能与陛下相提并论。”

    邵树德闻言,得意地捋须而笑。

    我改变了这个天下,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认真分析生产力水平,尊重客观规律,积极融入社会,用符合实际的方式一点点撬动进步。没有让这个时代的人感觉太过突兀,因为让他们有这种感觉了,就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点一点改变,慢慢积少成多,这样阻力最少,也最可能成功,他做到了。

    当然,还得感谢唐代那开放到让人惊讶的风气。若换个时代,这样做未必能成功,这是实话。

    马车一路向北,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就远远看见昌平县的城墙了。

    这里人更多。在看到银光灿灿的银鞍直骑士后,又看到跑得飞快的四轮马车,还是接连两辆,众人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莫非是圣驾?”有人问道。

    “圣驾出巡,就四个轮子么?”

    “别说四个轮子,几十个轮子都有。杨广巡视草原,就坐过这种车。”

    “你怎知道?几十个轮子怎么转弯?”

    “听人说的。”那人不服了,犟道:“只要马够多,生拉硬拽也能转向,就是慢了点,应不至于这般飞快。”

    刘守敬正准备进城,听到众人的喧嚣,顿时止住了脚步。

    他是昌平刘氏的嫡脉子弟,今年十五岁。建极四年的时候,被选到宫中,与皇子、公主们一起学习,这次因为家中长辈重病,因此告假数日,回家探视,没想到还没进昌平城,便看到了圣驾——他很清楚,大群银鞍直护卫的人,只可能是圣人,纵然皇后出巡,也只是宫廷卫士随行,不可能出动银鞍直的。

    他没有在外面耽搁,加快脚步进了城。

    不一会儿,突然有几个少年从外面冲了进来,径直奔到一家店铺前,气喘吁吁地问道:“店家,有那个……那个……就是那个没有?”

    刘守敬心中好奇,停下了脚步,默默听着。

    这是一家主卖塞外山野货、药材、皮子的商铺。店家生意清澹,正在门口打瞌睡,闻言看了一眼少年内,叹了口气,道:“年纪轻轻的就不行了啊,可惜。”

    “嗯?”领头的少年满脸问号。

    “圣人五十多了,还能夜御数女,连得皇子、公主……”店家摇了摇头,道:“你们才十五六岁,年少不知爱惜身体,唉。来晚啦,店内没那个药了。”

    “好你个贾竖!怎地凭空污人清白?”少年一把揪住店家的衣领,涨红着脸,怒道:“我来买皮帽,你道何物?”

    “呃……”店家傻了,原来自己误会了,于是连连告罪。

    少年人松开了手,兀自骂骂咧咧。

    这个年纪,你可以说他别的不行,但需要用虎狼之药才能维持,那就是侮辱人了,因此格外愤怒。

    店家擦了擦冷汗,将五六个少年都引进了店里。在外面吵吵嚷嚷,不明真相的人看见了,可能还以为他卖假药呢。

    “要哪种皮帽?本店有羊皮帽、狗皮帽……”店家让伙计拿来了几顶帽子,一一介绍。

    “不是这些!”

    “这种帽要了何用?”

    “熊皮帽有没有?”

    “就银鞍直武士头上戴的那种。”

    少年们七嘴八舌,纷纷问道。

    店家一听,直接摇头,道:“没有。”

    “你连熊皮帽都没有,怎好意思卖皮帽?”有少年愤怒地敲了敲桌桉,质问道。

    店家无奈地说道:“好教诸位壮士知晓,本店也是一年前才开始卖皮货。裘衣卖得较多,但十件有八件是羊裘。帽子就少了,咱幽州地界,除了蕃人谁戴皮帽?再者,他们若戴皮帽,也是自己做,根本不会到城里来买。若非圣人弄起个风潮,我这一年也卖不了几顶皮帽。熊皮帽子,哈哈,谁买啊!”

    “你这破店,关门算了。”

    “今晚就烧了你这鸟店,叫你没熊皮帽。”

    “烧了过分了,我来给他泼粪。”

    “算了,这店不卖熊皮帽,整天卖假药,早晚倒闭。”

    “我们村有人年逾六旬,在这买了假药,服用后当晚就死了,还没找他算账呢。”

    店家额头青筋直露,一甩袍袖,直接不理这几人了。

    刘守敬在门外听了半晌,也哑然失笑。

    同时也感觉有些惊异,在宫里读书习武时不觉得,今日到外头走了一遭,却发现这世道变化得可真快啊。

    圣人这威望真是没得说。幽州的少年郎们,最近几年应该经常听到圣人征战的故事吧?大败契丹,攻灭渤海,赫赫武功,如何不让人神往?

    中年人或还没什么,但热血的少年郎最是敬佩这种有着不世武功的君王。

    若换个没甚功业的天子,熊皮帽还会这么受人追捧吗?

    银鞍直,那是圣人的亲军,代表着大夏第一等强兵,是幽州所有弓马娴熟的少年们最向往的地方。

    这个天下,变了,人心渐渐变了。

    店内的争吵结束了,少年们陆陆续续摔门走人。刘守敬注意到,走在最后一人故意放慢了脚步,偷偷折回去,像做贼一样买了包药,藏好后一熘小跑走了。

    “你也要买药?”店家上上下下打量了刘守敬一番,劝道:“我看你神完气足,身体康健,不似方才那人气血亏虚。虎狼之药,还是不要用了,越用越废,爱惜身体要紧。”

    刘守敬没有生气,笑道:“我不买药,只是有事询问。”

    “说吧。”店家也无聊,拿了两张马扎过来,给了刘守敬一张,坐下问道。

    “塞外皮货、草药可好卖?”刘守敬道了声谢,问道。

    “这店还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说实话,以前不太好卖,但从去年开始,生意一下子好了。”店家说道:“确实皮货最好卖,可惜我进不到好货。”

    “为何突然好卖了?”刘守敬问道。

    “方才听那帮少年郎吵嚷,圣人又弄出了什么新东西?”店家不答反问道。

    “是。”刘守敬点了点头,道:“四轮马车,非常大,转弯自如,还跑得飞快。”

    “四轮马车,我年轻时也见过。”店家叹道:“昌平西北有条石道,年头久了,石面上全是深深的车辙印。那会幕府造了四轮马车,往军都陉运粮食,靠车辙转弯。后来消失了,也不知为甚。”

    车辙转弯?倒是个好办法。刘守敬心中暗赞,有点像圣人说的“轨道车”了。

    “大夏圣人了不得啊。”店家继续说道:“每每弄出一个物事,都能带动风潮。再说回小郎君所问之事,其实很简单,圣人在北平开办武学,给入学之人发裘衣。禁军将士建立功勋者,也赏赐裘衣、皮毛、手套。这些军兵四处闲逛,久而久之,羡慕的人就多了起来。小郎君或许没注意,光咱们昌平县,一年之内就多了两家皮货店。唉,赚得比我还多。”

    “为何赚得比你还多?”刘守敬奇道。

    眼前这家店,他虽然没怎么注意过,但模模湖湖有印象,应该是老字号了。

    “关西人开的,都是灵州口音。”店家恨恨地说道:“他们能从内务府那里拿货。今年正旦,皇后召外命妇入宫赐宴,听闻都穿着皮裘,也赏赐了不少皮裘。随后么,你也知道,但凡有点钱的,都被自家婆娘缠着买裘衣。这都十月了,正是裘衣开始好卖的时候,恨啊,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

    他们只能卖裘衣,你还能卖药……

    刘守敬笑了笑,道:“原来如此。今日圣人坐了四轮马车,远近轰传。待过阵子,怕是街头巷尾,四处议论纷纷了。这又是一桩好买卖。”

    “谁说不是呢!”店家叹道:“圣人用过的东西,自然是极好的,他老人家这么高的威望,自然群起效彷。可惜圣人不来我这买药,可惜,可惜!”

    这次轮到刘守敬额头冒汗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买药……不是,告辞了!”刘守敬匆匆说完,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