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一袖乾坤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陕西,潼关。

    自打抵达潼关后,李国英的心情就从来没有平复过。

    许是关中的战事实在太过惨烈,清军输的太过彻底,让李国英直到现在仍然还有心理阴影。

    而且派出去送信去山西求援的信使至今未归,李国英也不清楚他能否等到援军。

    继续这么拖下去,很可能李定国的大军就会赶到。

    到了那时仅凭手中的万把人,李国英可没有信心能够抵挡的住明军的涛涛攻势。

    事到如今,讲和已经不可能了。

    他与李定国已经撕破脸,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今李国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突围,不管是去山西亦或是什么地方,只要能够避开李定国避开明军的追击就是极好的。

    当然,李国英还有一条最后的备选道路,那就是逃去漠北。

    潼关卫以北乃是陕北。

    具体来说沿着潼关一路向北便可抵达榆林。

    而出了榆林卫的边关长城便是漠北草原。

    一直以来,鞑靼与满清的关系还算不错,至于紧邻山、陕的土默特部更是态度良好。

    李国英如果被逼急了,率部遁入草原,应该还是会得到优待的。

    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李国英也不想逃去草原。

    毕竟相比较于中原,草原的条件确实差了不少。

    习惯了钟鸣鼎食的李国英猛然间要适应这种环境,还是有些为难的。

    所以他还在等,只要山西方面传来消息答应接应他,李国英就会选择前去投奔。

    便在他犹豫之时,亲兵突然仓惶来报:“大将军,大事不好了啊!”

    李国英面露不愉之色道:“本督说了多少次了,莫要慌张。有什么事慢慢说。”

    “可是总督大人,明贼打过来了啊。”

    亲兵哭丧着个脸,十分无奈的说道。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

    李国英气得直跳脚,脸色惨白如纸。

    亲兵心道你也不给我说的机会啊。

    “快仔细说说,明贼来了多少人?怎么来的如此快?”

    “看样子李定国是把所有兵马都调来了。估计他们也是星夜兼程的赶路,就是为了追赶总督大人啊。”

    亲兵咽了一口吐沫,继而接道:“如今明贼已经杀到了华阴,总督大人若是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潼关虽然说是天下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可眼下将士们都没有多少士气,真要是打起来真不一定能够守得住啊。”

    亲兵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李国英仔细一想心情十分之无奈。

    这也守不住,那也守不了。

    这样下去怕是真的抗不了多久了。

    不行,他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拿个主意出来。

    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山西方面的消息。可现在看来,短时间内山西援军应该是不会来的。

    李国英不能再等了,而守又守不住,最终他还是决定北上陕北,经榆林出关逃到漠北去。

    漠北虽然条件艰苦,但天地广阔总能找到容身之地。

    李国英现在已经顾及不到这么许多了,只要能够活命就行。

    既已决定李国英便不打算再拖延。

    陕北方面还是有一部分清军的。

    他要趁着李定国还没有率部赶至前集合这一部分清军,然后一起逃出关外。

    ...

    ...

    郑经的水师沿着登莱出发,在海上航行数日后终于抵达了天津卫。

    相较于登莱,天津卫的海岸线就要狭小许多。

    郑经想要在塘沽强攻登陆,但一进攻就遭到了清军猛烈的炮火轰击。

    天津毕竟是京畿门户。清军在此布下了重兵也是理所当然。

    郑经准备不充分,碰了一鼻子的灰。

    但他又不甘心就此作罢,并没有下令水师撤离,而是准备发起二次攻势。

    作为跟在郑经身边的大将,甘辉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建议。

    明军水师此番的任务是给清军施压,从而迫使清军调动更多军队来天津,给明军正面战场缓解压力。

    所以郑经只要持续的给天津施压就好,并不一定要急着拿下天津卫。

    郑经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之前是他太过上头了。

    施压可比总攻的压力小的多。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明军有的是炮火,只要完成火力压制让清军喘不过气来就是。

    而且这种持续性的压制下清军也很容易失误。

    一旦失误,明军抓住失误点就很容易乘胜登陆。

    当然,郑经也没有忘了四处散步消息就说明军主力已经进军京畿,不日就可光复京师。

    舆论的影响力还是很重要的。只要抓住了这点,明军的推进速度将会更快一些。

    至于辽东区域,郑经暂时还不想涉及。

    这倒不是他认为辽东不重要,而是觉得眼下当务之急是拿下京畿。

    这样即便鞑子退到辽东,以明军水师的能力也可以及时覆盖辽东。

    而如果眼下就分兵去辽东致使京畿久久不能拿下,对于整个战局是不利的。

    郑经很清楚自己此刻扮演的角色。

    他并不是一个终结者,而是一个配合者。

    该出风头的时候出风头,不该出风头的时候决不能抢风头。

    只希望明军主力在正面战场上可以推进的更顺利些吧。

    ...

    ...

    清廷明里暗里的表示让八旗各旗旗主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明眼人都知道京畿多半是守不住了,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

    太皇太后有意将八旗主力和旗人全部迁到关外去,这种时候积极配合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一味死守只会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遏必隆和索尼作为此事的筹办者深知劝的那些遗老顽固们点头是件难事。

    故而他们也不愿意多费唇舌,而是以自己为表率,首先将自己家族的财产往关外转移。

    他们相信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看到朝中重臣都开始埋退路,这些遗老们的心思肯定也会松动。

    只要有第一个遗老开始松动就会有第二人跟上。

    只要有第二人就会有第三个人。

    长此以往,这些冥顽不灵的遗老们肯定会选择随大流。

    到了那时,最难做的工作便做通了。

    眼下的大清早已不是十几年去的大清了,决不能好面子。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才是首要需要做的事情。

    ...

    ...